圣人不为目,人目乃圣腹。人目灿如金,圣腹浑如玉。
天物自芸芸,吾以观其复。有者虽并作,无者终守笃。
人生行世间,如车三十辐。有之以为轮,无之以为毂。
为吾有身,大患相亲。及吾无身,何患可邻。身何可罔,宠辱休仗。
无象之象,是谓惚恍。曰夷曰希,强名曰微。三者为一,妙玄乃归。
深不可卜,以归神谷。得此勿盈,敦兮若朴。绝学无忧,弃智寡欲。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众人皆有馀,惟我存故夙。
春台与众登,食毋真吾独。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
圣人不为目,人目乃圣腹。人目灿如金,圣腹浑如玉。
译文:
圣人不追求外在的名利与财富,而是追求内心的修养和智慧。就像人的眼着,虽然能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但内心却像玉一样纯洁无瑕。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圣人的内在追求,不追求外在的名利和财富,而是追求内心的修养和智慧。这种追求内在的修养和智慧,就是圣人的境界。
天物自芸芸:
吾以观其复:有者虽并作,无者终守笃。
译文:
自然万物自有其规律和秩序,即使看似复杂多变,也终会归于简单和宁静。有的东西虽然看似并立,最终都会归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没有的东西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状态。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自然万物的规律和秩序,即使表面上看似复杂多变,但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简单和宁静的状态。这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圣人的洞察能力。
人生行世间:
如车三十辐:有之以为轮,无之以为毂。
译文:
人生在世就像车轮的辐条一样,有辐条的地方是作为车轮转动的轮,没有辐条的地方是作为车轴支撑车的毂。
赏析:
这句话比喻了人生的意义。有辐条的地方是作为车轮转动的轮,没有辐条的地方是作为车轴支撑车的毂。这就像是人生的两个部分:一个是积极进取,不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个则是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生的完整意义。
为吾有身,大患相亲:及吾无身,何患可邻。身何可罔,宠辱休仗。
译文:
有了身体就会有困扰,有了身体就会有烦恼。没有了身体就不会受到困扰,也不会被宠辱所影响。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身体,就会摆脱一切困扰和烦恼。这是因为身体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有了身体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扰和烦恼。而当一个人没有了身体时,就只剩下了心灵,不再受到物质的束缚,也就不会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这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也是对生死观念的一种认识。
无象之象:是谓惚恍:曰夷曰希,强名曰微。三者为一,妙玄乃归。深不可卜,以归神谷。得此勿盈,敦兮若朴。绝学无忧,弃智寡欲。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众人皆有馀,惟我存故夙。
译文:
无象之象,是谓惚恍:曰夷曰希,强名曰微。三者为一,妙玄乃归。深不可卜,以归神谷。得此勿盈,敦兮若朴。绝学无忧,弃智寡欲。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众人皆有馀,惟我存故夙。
赏析:
这段话是对道家学说的进一步阐述。它强调了道的无形无迹、难以捉摸的特点,认为真正的道理是深奥而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它也提倡人们要摒弃世俗的欲望和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简朴的生活。这种追求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