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流今古,骚魂日夜黏。
楚人悲未歇,越客恨初添。
旧绝肠如缕,新抽绪若蔹。
五丝何处续,众艾苦相嫌。
芳汀有杜若,眼际未容觇。
采赠人双隔,时哉自远潜。
宿芷馀香一,新芙百艳兼。
如何心所爱,终与世俱淹。
梦思以达素,挥手意遥拈。
且收伤汨泪,一反故居恬。

注释:

五月一日:在农历五月初一日,即端午节。

湘水流今古,骚魂日夜黏:湘江之水流淌千古,屈原的魂魄仿佛永远粘附在江面上。

楚人悲未歇,越客恨初添:楚国人在这一天哀伤不已,越地的客人也带着怨恨来到这里。

旧绝肠如缕,新抽绪若蔹:过去的悲伤如同细丝一样缠绕,新的思绪像蔓草一样生长。

五丝何处续,众艾苦相嫌:端午节的粽子要包五根丝,但谁又能知道这五丝是什么意义呢?众人对这种习俗感到苦恼和嫌弃。

芳汀有杜若,眼际未容觇:芳草滩边长着杜若花,眼神中看不到它的身影。

采赠人双隔,时哉自远潜:我无法亲自去采摘送给你的礼物,只能远远地看着你离去。

宿芷馀香一,新芙百艳兼:残留的香气只有一丝,新采的荷花却有很多颜色。

如何心所爱,终与世俱淹:我的心中最爱的东西,终究还是被世界淹没了。

梦思以达素,挥手意遥拈:我的思念就像白纸一样纯净,挥手之间仿佛在空中轻轻一拈。

且收伤汨泪,一反故居恬:暂且收起悲伤的汨罗江之泪,回到故乡享受平静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屈原、对端午节以及自己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对端午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

首句“五月一日”,直接点明了时间,同时也为后文的端午情愫做了铺垫。屈原的《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使得屈原的形象深入人心。屈原的忠诚与执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牺牲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因此,端午节成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第二句“湘水流今古,骚魂日夜黏”,描绘了湘江的永恒和屈原的永恒影响。湘江的水流动了千百年,屈原的魂魄仿佛永远黏附在江面上,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楚人悲未歇,越客恨初添”,描绘了楚地人和越地人的悲哀。楚地人在这一天哀伤不已,越地的客人也带着怨恨来到这里。这里既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哀悼和怀念,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端午节的不同看法和感受。

第四句“旧绝肠如缕,新抽绪若蔹”,描绘了人们的悲伤和感慨。过去的悲伤如同细丝一样缠绕,新的思绪像蔓草一样生长。这里既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悼念之情,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端午节的感受和思考。

第五句“五丝何处续,众艾苦相嫌”,描述了人们对于端午节的困惑和无奈。端午节的粽子要包五根丝,但谁又能知道这五丝是什么意义呢?众人对这种习俗感到苦恼和嫌弃。这里既表达了人们对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的困惑和无奈,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文化传承的思考和探讨。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动作,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芳汀有杜若,眼际未容觇”,芳草滩边长着杜若花,眼神中看不到它的身影。”这里的杜若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贞的爱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而“采赠人双隔,时哉自远潜”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感距离和时间的流逝。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和命运的看法。“夙愿以达素,挥手意遥拈”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挚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道路的追求。而“且收伤汨泪,一反故居恬”则描绘了诗人从悲痛和失落中走出来,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情景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对传统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人还通过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命运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