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白青山外,见之秋初时。
幻影生无际,遥心结在兹。
凄清摇首蕨,冥杳滴商芝。
欲暮馀光变,深宵始露吹。
苟非凉液散,谁使玉华滋。
我观灵异质,幽赏亦何宜。
起灭须臾内,且非造物为。
万古悬空色,此中自合离。
将由不可近,是以默相期。
所贵同虚远,终与论神奇。
【注释】
1.云白:云雾白。青山外:指山的外边,也形容云雾缭绕。
2.幻影生无际:幻影出现时无边无际。
3.凄清:寒凉。摇首蕨:一种植物名。冥杳:深远而幽远。商芝:一种香草名。
4.欲暮馀光变:傍晚时分,余光变化多端。深宵始露吹:深夜才见露珠。
5.苟非凉液散:假如不是凉爽的水气。凉液,即冷气。
6.玉华滋:玉华,即琼花,这里用来形容白色的花瓣。
7.起灭须臾:指起落、消长。
8.造物:造物主,指自然界。
9.万古悬空色:指永远悬挂在空中的颜色。
10.此中自合离:指此处本来就与别处不同(指天人相隔)。
11.将由不可近:指将要来临的事情不可接近。
12.以:因。相期:相互期许。
13.所贵:值得珍视。同虚远:像虚空一样高远。论神奇:讨论奇异之事。
【赏析】
本诗作于元大德元年(1297)秋,是一首咏叹天人之隔的七绝。诗人在这首诗里,把天人隔绝的景象写得十分动人。诗的开头两句写天与人的间隔,接着写天与人之间的联系,中间四句写天人隔绝后的情景,最后两句写天人隔绝的原因和意义,全篇构思奇妙,想象丰富,情韵悠扬。
“云白青山外”,开篇点题,写天人相隔之景。天之“外”有两重含义:一是空间上的远离;二是时间上的久远。这两层意思,都为下文写天人隔绝作了铺垫。“见之秋初时”,则进一步描绘了天人相隔的具体情景。“青山”,不仅点出地点,还暗示了时间。秋天,万物萧瑟,一片凄凉,而天则如碧玉般洁净,二者形成鲜明对照。“幻影生无际”,则是从视觉上进一步渲染天地之隔。幻影出现在无边无际的天际,使天地之隔显得更加遥远。“凄清摇首蕨”,则从听觉上描写天人之间的声音。天人之间,虽隔着千山万水,却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仿佛可以听到对方在摇头晃脑地诉说心事。
诗人笔锋一转,从写天到写人:“遥心结在兹”,表达了诗人对天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这一句既是对前面写天的内容的总结,也为下面写人做了铺垫。“凄清”“摇首”等词语,都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使人感到天人之间的距离不仅在地理上,更在情感上。
“凄清摇首蕨,冥杳滴商芝”,诗人继续描绘天人之间的声音。这两句诗既形象生动,又富有音乐美。“商芝”是一种香草,这里用来比喻天人的呼唤之声。诗人通过听觉上的联想,让读者仿佛听到了天人在呼唤自己,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情感啊!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又从写天转到写人:“欲暮馀光变,深宵始露吹。”诗人描绘了天人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拉大的过程。夕阳西下,余光渐渐消失,夜幕降临,露珠开始凝聚,这是天人之间距离拉大的直接表现。“苟非凉液散”,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清凉的水流来分散这种距离,我们就无法真正体会到天人之间的差距。这句诗既揭示了天人之间距离拉大的外在原因,又表达了诗人对天人之间紧密关系的渴望。
“起灭须臾内”,诗人进一步探讨天人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他提出一个问题:“起灭须臾内,且非造物为。”意思是说,天人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是自然的规律,也是宇宙的本质。“造物”,即造物主,这里指的是自然现象。诗人用“造物”一词,既强调了自然现象的作用,又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万古悬空色,此中自合离”,诗人以“悬空色”这一意象,表达了天人之间的差异和隔离。这种差异和隔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诗人认为,这种差异和隔离是永恒的,是自然的一部分。这种观点虽然有些悲观,但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诗,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将由不可近,是以默相期。”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疑问,也是一个期待。它既表达了诗人对天人之间亲密无间关系的向往,又体现了他对现实无法实现这种关系的无奈。
本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诗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例如,“白云”与“青山”的对比,既写出了天地之隔的广阔无垠,又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无助;“幻影”与“真身”的对比,既展示了天人之间的距离,又体现了诗人对天人的深深思念;“商芝”与“商阳”的对比,则通过声音的相似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诗人善于运用拟人化手法来表达情感。例如,“凄清”一词既写出了环境的凄凉,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遥心”一词既写出了天人之间的距离,又表达了诗人对天人的深深思念;“商芝”一词既写出了香草的特性,又表达了诗人对天人的渴望。这些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具有一种情感的力量。
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传达深层的意义。例如,“云白”既写出了天的纯洁,又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青山”既写出了自然的宁静,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商芝”既写出了香草的特性,又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象征性的意象,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既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又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天人关系的探讨以及对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美丽又神秘的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