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何鸟不腥膻,竹食惟应凤所天。
七德性灵知更善,九苞文交睹争先。
不闻楚客夸尼父,雇感韶音舞舜弦。
寄语群枭休讶笑,好从千仞看联翩。

注释:

眼前何鸟不腥膻,竹食惟应凤所天。

七德性灵知更善,九苞文交睹争先。

不闻楚客夸尼父,雇感韶音舞舜弦。

寄语群枭休讶笑,好从千仞看联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凤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眼前何鸟不腥膻”,以疑问的形式开篇,引人深思。这里的“何鸟”并非指一般的鸟儿,而是特指凤凰,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凤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高贵和美好,它的羽毛五彩斑斓,光彩照人,因此被人们称为“五色之鸟”。然而,诗人却用“腥膻”来形容凤凰,这既是一种反讽,也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次句“竹食惟应凤所天”,进一步描绘了凤凰的生活习性。凤凰喜欢栖息在竹子丛中,吃竹子、喝水,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这里强调的是凤凰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颔联“七德性灵知更善,九苞文交睹争先”,则开始转向对凤凰本身的赞美。凤凰拥有许多美好的品质,如高洁、尊贵、长寿、仁爱等,这些都是人类所追求的品质。同时,凤凰还拥有九个苞片,象征着它的智慧和学识。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人类的智慧和才华,进一步突出了凤凰的优点。

颈联“不闻楚客夸尼父,雇感韶音舞舜弦”,则是对凤凰与人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凤凰与尼父(孔子)和舜相比,虽然都是高贵的身份,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然而,凤凰的出现却引起了人们的欢呼和舞蹈,这说明凤凰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和精神寄托。

尾联“寄语群枭休讶笑,好从千仞看联翩”,则是对凤凰的赞美和鼓励。诗人希望所有的鸟类都能像凤凰一样,拥有美好的品质和才华,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同时,诗人也鼓励大家向凤凰学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对凤凰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而且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凤凰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诗人通过对凤凰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和谐社会的理想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