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才见一冠峨,画鹢俄闻两棹歌。
淮水北来开冻早,越山南去受春多。
不须歧路萦新柳,好向家林养旧柯。
榱桷栋梁均有用,棆才未必计如何。

【注释】

1.乌纱:黑色的官帽。一冠峨:头上戴着一顶乌纱帽。

2.两棹歌:船桨声。画鹢:即鹢鸟。古代以鹢为水鸟之最,故称舟船。

3.淮水北来:淮河往北流去。开冻早:河水结冰得早。

4.越山南去:越山在南方。受春多:接受春天的雨露滋养。

5.新柳:刚长出来的柳树。歧路:岔路口。萦:环绕。

6.家林:自家的树林或园林。养旧柯:培养、保护旧树木。

7.榱桷:椽子。栋梁:房架的主梁。棆(zhuó):大材木,这里指大树。

8.计如何:打算怎么样?

【赏析】

《送林省祭还乡》,唐·张籍作,此诗写诗人对友人林省祭归乡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景中含情,情中有景。全诗语言质朴通俗,意境清新明快,感情真挚热烈。

开头两句“乌纱才见一冠峨,画鹢俄闻两棹歌。”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一幅清幽淡雅的画面:刚刚戴上乌纱帽的县令,听到划着船儿的橹声;刚刚见到一弯新月的江面上,又传来了双橹并进的歌声。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序曲,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诗人笔锋一转,“淮水北来开冻早,越山南去受春多。”意思是淮河以北的大地早早地就化冻,越山向南的家乡也沐浴在春光里。诗人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季节,突出家乡的温暖宜人。这两句是对朋友即将离开的感慨与不舍。

中间六句,诗人转而写自己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之情:“不须歧路萦新柳,好向家林养旧柯。”诗人提醒朋友不要在岔路徘徊太久,要珍惜家中的老榆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平安顺利地回到家乡,享受家的温馨和幸福。

尾联“榱桷栋梁均有用,棆才未必计如何”的意思是椽子、横梁等建筑材料都有它们的用处;但至于能否发挥大用,那就不一定了。这是诗人对友人的祝福语,也是对自己仕途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