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坛前听鼓琴,倚栏谁复赏知音。
孔开早挹文风盛,颜氏偏沾化雨深。
售玉已增今日价,席珍未负此生心。
此行定拟乔迁去,欲写离歌不忍吟。
注释:
- 杏坛别意:在杏坛(古代学校讲习的地方,也指科举考试的考场)分别时的情景。
- 红杏坛前听鼓琴:在红色的杏坛前面倾听着鼓琴的声音。
- 倚栏谁复赏知音:站在栏杆旁,不知道还有谁能欣赏到这份知音之情。
- 孔开早挹文风盛:孔子开创了儒学的繁荣时代。
- 颜氏偏沾化雨深:颜回对儒家思想的理解特别深刻,受到深厚的教化。
- 售玉已增今日价:出售玉石已经增加了今天的价格。
- 席珍未负此生心:珍藏的宝物没有辜负自己一生的期望。
- 此行定拟乔迁去:这次出行必定是搬家去新地方。
- 欲写离歌不忍吟:想要写下离别的歌曲却不忍心唱出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离别之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句“杏坛别意”点明了离别的场景,杏坛是古代学堂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因此这里的离别充满了诗意和感慨。
第二句“红杏坛前听鼓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人们在杏坛前聆听着鼓琴之声,仿佛回到了古代书院的繁华景象。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第三、四句“倚栏谁复赏知音?孔开早挹文风盛。颜氏偏沾化雨深。”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叹。孔丘开创了儒学的先河,而颜回则是孔子的学生,深受其影响,因此这里的“孔开”和“颜氏”分别代表了孔子和颜回,他们都是诗人心中的知己。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第五、六句“售玉已增今日价,席珍未负此生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珍宝的珍视。这里用“售玉”比喻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提升,“席珍”则表示珍藏之物的价值非凡,足以让人感到自豪。这两句既是对现实的肯定,也是对人生的期许。
最后两句“此行定拟乔迁去,欲写离歌不忍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不舍之情。这里用“乔迁”指搬家,象征着生活的改变和新环境的开始;“欲写离歌不忍吟”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因为离别总是令人伤感的。这两句既是对离别情景的描写,也是对人生哲理的反思。
整首诗以杏坛为背景,通过对古人的学习、交友、追求和珍视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同时,诗中的离别之情也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