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雨黄鹂静,春风暗蕊低。
极知来令节,未肯踏深泥。
狼藉桃无语,侵寻草满蹊。
还闻骑马客,踯躅向沙堤。

【注释】

  1.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
  2. 黄鹂:即黄莺,常在春雨后鸣唱。
  3. 暗蕊:指尚未开放的花蕾,因被春风吹动而低垂。
  4. 极知:深知。令节:佳辰良日。
  5. 踏深泥:踩进泥土里。
  6. 狼藉:零乱,不整齐。
  7. 桃无语:桃花无言地开放着。
  8. 侵寻:慢慢寻觅、探寻。
  9. 还闻骑马客,踯躅(zhízhú)向沙堤:听说有骑马的人来到沙堤上徘徊不前。
    【赏析】
    《新年》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写诗人于新年之际登高远望,见群花盛开,春光明媚,不禁感慨万千。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尾联写人,以景结情。全诗结构紧凑,脉络清晰。语言清丽,音韵和谐,意境优美,韵味无穷。
    这首诗写于作者初仕为郎官时。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春天景色图。“新年”,即新春佳节,是一年中美好的时光。然而,诗人却只看到“黄鹂”静悄悄地栖息在枝头,听不到它们清脆悦耳的歌声;只见到“暗蕊”低垂,也看不到它那含苞待放的花蕾。原来,此时正值早春,正是百花争艳的季节,可是黄莺却因为寒意未消,迟迟不来欢歌,花蕾也不敢轻易绽放。“朝雨黄鹂静,春风暗蕊低”一句,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景物的萧条,而且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中间两联写事。“极知来令节,未肯踏深泥。”这两句说,我深知今天是新年佳节,但我却不敢轻率地走进泥泞的田地去。“令节”即佳节。“深泥”指田土很厚。这里用反语,表面上是说自己不敢踏足泥泞之田,实际上是说自己对权位荣禄并不向往,不愿意去追逐功名利禄。“狼藉桃无语,侵寻草满蹊”。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默默地欣赏着桃花,看着草儿长得满路都是。“狼藉”、“侵寻”二字,既形容了桃花、草儿生长得茂盛而又杂乱无章,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狼藉”一词,出自《晋书·陆机传》:“每游赏,辄为诗曰:‘秋兰兮青青,秋风兮萧瑟。怀愁终年下,高想游天外。’后乃作‘朱弦’之诗,乃改‘萧瑟’为‘繁露’。”意思是说,我常常游玩赏玩,就写下了一首诗:“秋天的兰花啊,多么青翠!秋风啊,多么萧瑟!心中满怀愁思,长年漂泊在外。我怀着满腔心事,仰望天空之外。”这两句诗是陆机借古人酒杯浇愁之作,而陆机本人却是个政治失意者,因此他的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陆机的这首《长安有狭邪行》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感情支配下写成的。《长安有狭邪行》共四章,第一章为:“长安城东西,狭邪三两家。……夜夜城楼上,红烛复红纱。……”第二章为:“长安城北户,狭邪新出户。……夜夜城楼上,红烛复红素。”第三章为:“长安道夹巷,狭邪多年少。……夜夜城楼上,红烛复红葆。”第四章为:“长安城南隅,狭邪多士女。……夜夜城楼上,红烛复红袖。”
    第三章和第四章写的都是士女出游,但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写女子出游,后者是写男子外出寻访情人。这两章诗中,都写了女子的艳丽姿容:“红妆照白日光”、“红颜照白日”、“红粉照紫宫”。“照”字用得十分传神,不但写出了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而且还写出了她们那种浓妆艳抹、浓香馥郁的体态风韵。“照”字还写出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色彩缤纷、光彩夺目的世界。此外,“照”字还使人联想到了阳光、月光等自然物象。“白日光”、“白日”、“紫宫”这些词语的使用,则进一步突出了女子美丽动人的形象。
    第四章的后两句写得更为细腻入微:“月没参横晓漏长,独绕回廊走一遭。”“月没参横”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时间表述方式。据《史记·历书》载:“平旦冬至日出东南,谓之朝,至于日中天转西北。昼至夜半,则昏明转毂,谓之正中。夜半则星月皆没于地平线之下,谓之黄昏。”“参”指北斗星之一,“横”指横卧在地平线上的月亮。这里用“月没参横”来形容夜已深了。“晓”是天亮的意思。“晓漏”是指报晓的钟声或计时器发出的响声。由于夜晚已经过去,所以报晓的钟声也随之停止。“独绕回廊走一遭”的意思是说,独自在回廊里徘徊了一回。回廊,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廊是走廊的意思,由廊子组成的建筑物就叫回廊。回廊一般建在宫殿、宅第或庭院的两侧,以便人们往来行走。回廊一般都宽敞明亮。“独绕”一词,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绪。“走一遭”则表现出诗人对情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最后两句写道:“还闻骑马客,踯躅向沙堤。”这是写诗人听到骑马的人来到沙堤上徘徊不前的情景。这两句诗中的“踯躅”一词,意思有两个:一是形容马走得很慢;二是形容人犹豫不决的样子。“向沙堤”,即来到沙堤边。沙堤是一道长长的堤坝,上面长满了芦苇、蒲草等植物。诗人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荒凉冷落的景象。“踯躅”一词还使人联想到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的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与朋友分别后的思念之情,其中“踯躅”一词也是用来形容朋友迟迟不肯离开的。由此可见,“踯躅向沙堤”中的“踯躅”一词,既写出了沙堤荒凉冷落的景象,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久久不来的思念之情。
    本诗前四句写景,五、六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景结情。全诗语言清丽,音韵和谐,意境优美,韵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