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从太保学关西,三十不官人得知。
到处自称西楚客,逢人只说李承箕。
百钱挂杖还双屦,千里低头但一碑。
江上竹枝歌正好,留君况是月明时。
《留朱甘节诚庵先生之侄也》是明代陈献章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早从太保学关西,三十不官人得知。
到处自称西楚客,逢人只说李承箕。
百钱挂杖还双屦,千里低头但一碑。
江上竹枝歌正好,留君况是月明时。
译文:
陈献章年轻时就拜师学习道家经典,三十岁时已颇有成就,但并未出仕为官。他四处漂泊,自称是西楚的隐士,与人们交流时总是说自己像战国时期的李承箕一样。他手持拐杖,却只带着一双鞋,即使行走千里,也只是低头看着地上的一块石碑。在江上的竹枝歌中,他找到了乐趣,而月光正好的时候,他更加珍惜这份宁静和自由。
注释:
- 太保:指古代掌管礼仪的官员。
- 西楚客:古代对隐居者的一种称呼,这里指陈献章自比为西楚的隐士。
- 李承箕:战国时期的一位隐士,此处用来形容陈献章的志趣。
- 百钱挂杖还双屦:形容陈献章虽然生活简朴,但却非常注重道义。
- 江上竹枝歌:一种在江边流行的民间歌曲,这里指陈献章在江边的愉悦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陈献章对自己早年生活的回顾和总结,通过描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的“西楚客”一词,既表达了陈献章对古代隐士文化的敬仰,也体现了他的个人志向。同时,诗中的“百钱挂杖还双屦”和“千里低头但一碑”等诗句,都透露出陈献章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即在平凡中寻找到人生的真谛。最后一句“江上竹枝歌正好,留君况是月明时”,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珍视,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厚意。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