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上青山屋下溪,溪山何处使人迷。
岩头老树排风正,门外垂杨拂浪低。
东渚晓烟萦舴艋,西山夜雨落菩提。
涓涓却笑三江水,未洗严光脚板泥。

【注释】

屋上青山,屋下溪水。屋是茅屋,溪为山溪。屋上青山,指茅屋之上有青翠的山峦;屋下溪水,指茅屋之下有清澄的水波。屋上青山屋下水,构成一种优美的环境。

溪山何处,指这幽静的环境究竟哪里来的?使人迷,指这美丽的环境使人心醉。

岩头老树:指岩石上的老树。

门外垂杨:指门前的杨柳。

东渚晓烟:早晨从东边洲渚升起的薄雾。

西风夜雨:指晚上的凉风和雨水。

三江水:长江、嘉陵江和乌江的水。

严光:东汉初年著名隐士,相传曾耕于富春山中(今浙江桐庐),后出仕刘秀,不肯做官,归隐富春江畔。他脚穿草鞋,常在水中行走,故称“严子陵”。

【赏析】

这首小诗以山水之美为题,写友人间酬答赠答之乐。诗人先描绘了茅屋周围秀丽的山水环境,再描写了与友人共饮的欢悦场面,最后抒发了对隐者的羡慕之情。全诗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真意切。

首句“屋上青山屋下溪”,点出了茅屋的位置,并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茅屋周围的山水之间。诗人用“屋上”“屋下”两个词语,巧妙地将茅屋置于山水之中,既写出了茅屋四周山环水绕的美丽景色,又暗示了诗人在茅屋中品茗赏景的愉悦心情。接着两句“溪山何处使人迷”,进一步渲染环境的优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如画的胜境,心旷神怡。

颔联“岩头老树排风正,门外垂杨拂浪低”两句承前启后,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选取了岩石上、门前的树木作为描写对象,突出了这些景物的特点。岩石上的老树挺拔而苍劲,树枝交错,枝叶葱茏,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门前的垂杨枝条柔软,轻拂水面,给人以柔和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眼前的景象,而且富有动感,使人仿佛听到了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看到了水波轻轻荡漾的景象。

颈联“东渚晓烟萦舴艋,西山夜雨落菩提”两句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诗人选取了东边的洲渚和西边的西山作为描写对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景。东边的洲渚上弥漫着淡淡的薄雾,缭绕着小船,宛如一幅水墨画卷;西边的山上细雨纷纷,落在菩提树上,发出淅沥的声响。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夜景的美丽,而且在音韵上也与前面的诗句相互呼应,使得整首诗显得和谐统一。

尾联“涓涓却笑三江水,未洗严光脚板泥”两句则是诗人对朋友之间酬答赠答之乐的抒发。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朋友之间的交往比作三江水,将他们共同欣赏美景的情景比作严光那洁白的脚板被水洗去了泥土。这一比喻既形象地表达了朋友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又赋予了诗歌以更深的含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成功地展现了茅屋周围山水之美以及朋友之间酬答赠答之乐。同时,诗人的语言流畅自然,意境优美动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