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好钟期,不是西崖那得知。
旧雨僧斋劳枉驾,秋风薇省近传诗。
堂堂白日青天见,昧昧苍生赤子思。
神爽屡交终是梦,几时携手笑支离。
【注释】
- 高山流水好钟期:语出《列子·汤问》,相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于听其音。伯牙弹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如清江之波涌。”伯牙所愿皆得志,知音者亦然。
- 不是西崖那得知:指不是西樵山的张文忠公(张文忠公名采),他与钟子期是知己,所以钟子期能知道伯牙的心意。
- 旧雨僧斋劳枉驾:指刘东山方伯(刘东山,名采)到寺中访问我。
- 秋风薇省近传诗:指刘东山方伯从微州(今安徽)来,在秋风吹送下把诗传给我。
- 堂堂白日青天见:指朝廷清明,贤人辈出。
- 昧昧苍生赤子思:指百姓生活困苦。
- 神爽屡交终是梦:指神魂飘忽不定,最后都成空话。
- 几时携手笑支离:指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共同的理想和抱负。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末明初。诗人借友人来访,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担忧,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全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
首联“高山流水好钟期,不是西崖那得知。”诗人借用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西崖张文忠公,知音难寻。诗人以此比喻自己的境遇,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颔联“旧雨僧斋劳枉驾,秋风薇省近传诗。”诗人以刘东山方伯访友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刘东山方伯来到我的僧院拜访我,使我有机会听到他的诗歌佳作。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又表现了他对朋友的尊重和礼遇。
颈联“堂堂白日青天见,昧昧苍生赤子思。”诗人通过描绘白日高照、青天万里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忧虑之情。诗人认为国家的前途虽然光明,但百姓的生活却十分艰难。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又表现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尾联“神爽屡交终是梦,几时携手笑支离。”诗人以神魂飘忽不定、人生如梦为喻,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诗人认为,尽管他心怀壮志,但现实却使他感到力不从心。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和朋友一起实现共同的理想和抱负,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又表现了他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诗人通过对知音难觅、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等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