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文物在东吴,画舫春风忆此都。
到手闲官如处士,从头诗卷又江湖。
秋风淅淅将吹雁,渚雨霏霏急下凫。
村里病翁谁见问,莫言筋力尚支吾。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次韵缉熙受教职二首
-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和学问的向往和追求。
- 译文:在东吴这片百年历史的文化沃土上,画舫中的春风让人怀念这里繁华的都城。现在虽然成了闲官,但回想起过去的诗词书画,又觉得像是江湖中的游子。秋风淅淅吹来,雁群即将离开;渚地上细雨霏霏,一群野鸭急匆匆地飞下。村里有个老人生病了,谁还关心他?不要因为体力不支而感到羞耻。
- 赏析:此诗以“百年文物在东吴,画舫春风忆此都”开篇,表达了对东吴文化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去繁华岁月的怀念。接着以“到手闲官如处士,从头诗卷又江湖”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即使成为了闲官,也依然心向往之,如同江湖中的游子一般自由自在。然后通过“秋风淅淅将吹雁,渚雨霏霏急下凫”,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两句“村里病翁谁见问,莫言筋力尚支吾”,则是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谦逊和自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怀念,又展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 诗句原文及注释:
- 诗句:百年文物在东吴,画舫春风忆此都。
- 注释:这里的“百年文物”指的是东吴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而“画舫春风”则是指画舫中春天的美好景象。这里的“此都”指的是东吴的都城,即今天的南京。
- 译文补充:百年的文化遗产依然在这里传承着,画舫中春风拂面,让人回忆起这座繁华的城市。
- 赏析补充:
- 情感寄托:这首诗通过回忆百年前的历史和文化,表达出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
- 自然描绘:“画舫春风忆此都”中的“春风”不仅代表了季节,更象征着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东吴这片土地的热爱。
- 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通过对百年文化遗产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 诗句原文及注释:
- 诗句:到手闲官如处士,从头诗卷又江湖。
- 注释:这里的“到手闲官”意味着获得了一个悠闲的官职,而“处士”则是古代对隐居不仕者的称呼。这里的“诗卷”则是指书籍或文学作品。
- 译文补充:虽然得到了一个悠闲的官职,但回想起过去的诗词书画,又觉得自己仿佛是江湖中的游子。
- 赏析补充:
- 自我反思:“手头闲官如处士”中的“闲官”可能指的是没有实际责任的职位,而“处士”则是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文艺情怀:“从头诗卷又江湖”中的“诗卷”和“江湖”都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分别代表了文学创作和游历四方的生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游历生活的追求。
- 时代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仕途的态度和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当时文人阶层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同时,这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文人的期望和评价,即文人不仅要有学问和才能,还要有隐逸的品质和生活方式。
- 诗句原文及注释:
- 诗句:秋风淅淅将吹雁,渚雨霏霏急下凫。
- 注释:这里的“秋风淅淅”形容秋风吹过的声音,而“渚雨霏霏”则形容雨水在小洲上急速下落的景象。这里的“雁”和“凫”都是鸟类,分别代表迁徙和游水的特性。
- 译文补充:秋风轻轻地吹过,大雁正准备南飞;雨水在小洲上迅速落下,一群野鸭急匆匆地飞下。
- 赏析补充:
- 季节变换:“秋风淅淅将吹雁”中的“秋风”和“淅淅”传达了秋季的气息和天气的变化,而“吹雁”则暗示了候鸟迁徙的景象。这一句不仅描述了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四季更替的敏感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 生态描写:“渚雨霏霏急下凫”中的“渚雨”描绘了雨滴落在小洲上的情景,而“急下凫”则是对野鸭急促飞翔的生动描述。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习性的关注和观察能力。
- 情感融入: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无论是秋风、雁还是渚雨、凫,都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个人情感。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