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穷夫子不东周,历世纷纷讲智谋。
四老若将三杰比,真成饮水胜封侯。
【注释】
偶:偶然;次韵:即事成诗,仿照别人诗句的体裁来写。商山四皓:指秦末的四位隐士,他们曾隐居于陕西商县东南的云台山中,自号为“四皓”。后因以“四皓”指称隐士。夫子:此处指孔子。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不断。这里借指乱世。讲智谋:指用智巧权变。四老:指商山四皓。比:比喻。三杰:指汉朝开国功臣萧何、曹参、张良三人。饮水:指淡泊功名利禄。封侯:指高官显爵。
【赏析】
此诗首联点出主旨,颔联和颈联是说隐逸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与统治者的争夺名利、权谋诡计形成鲜明对比。尾联进一步说明,如果统治者也能像这四位隐士那样淡薄功名利禄,那么他们也就不必再争夺什么了。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偶然看到岳季方所题的一幅商山四皓图后有感而作的。岳季方是一位隐士,他的作品多表现一种清静淡泊的思想境界。岳季方的画也反映了这种思想。岳季方画中的商山四皓,形象生动,神态各异,各具特色。他们或坐或立,或谈或饮,或吟或歌,或舞或戏,或行或止,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和气质。这些形象虽然都是虚拟的,但作者却赋予了它们真实的生命,使它们具有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首联“道穷夫子不东周,历世纷纷讲智谋”,说的是儒家学者面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局面,感到前途渺茫而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们主张通过教化来治理国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天下大治。可是,由于时局的混乱,他们的主张无法得到贯彻实施。因此,他们只好退隐山林,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这里的“道穷”二字,既表达了他们的理想破灭的无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状况。
颔联“四老若将三杰比,真成饮水胜封侯”,则是对商山四皓的评价。这里的“四老”指的是商山四皓,他们是汉朝开国功臣萧何、曹参、张良三人的后代,也是一位隐士的后代。而“三杰”则是指汉朝开国功臣之一的韩信和另一位功臣陈平,他们同样出身于贵族世家。两位隐士和两位功臣之间的比较,使得商山四皓的形象更加突出。
颈联“四老若将三杰比,真成饮水胜封侯”,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评价商山四皓的。如果说他们是三位英雄的话,那么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了隐居生活,不再追求更高的地位和荣誉。这与那些只知道争名夺利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尾联“若将三杰比,真成饮水胜封侯”,则是对商山四皓的评价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如果说他们是三位英雄的话,那么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了隐居生活,不再追求更高的地位和荣誉。这样的隐逸之志,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这首诗通过对商山四皓的形象描绘和对他们的评价,表达了对隐逸之士的赞美之情。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