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梅瘦竹晚相扶,又见篱根一岁徂。
老向往来多不记,平湖平问郑公书。
缉熙书中问不报郑宪副提学书因成小诗代简托缉熙达意
疏梅瘦竹晚相扶,又见篱根一岁徂。
老向往来多不记,平湖平问郑公书。
【注释】
疏梅瘦竹:疏疏落落的梅花和瘦弱的竹子,形容景物萧条冷寂。
篱根:篱笆旁的草根。
徂(cú):逝去。
老向往来:过去的事情往往被遗忘。
平湖:指西湖。郑公:名郑侨,曾任提学使,是作者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收到友人郑侨的书信后所作。他回忆两人在杭州时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疏梅瘦竹晚相扶”,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疏疏落落的梅花和瘦弱的竹子在傍晚时分相互依偎着,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这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次句“又见篱根一岁徂”,则转入对现实的回忆。诗人感叹自己与故人分别已经一年,再次见到了故人的篱笆旁的草根。这里的“篱根”一词既指具体的景物,也隐喻着故人的生活状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生活的关切和牵挂。
接下来三、四两句则是诗人对友情的抒发:“老向往来多不记,平湖平问郑公书。”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时光,但过去的往事往往被遗忘,如今只能在故人留下的篱笆旁寻找他的踪迹。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平湖平问郑公书”。他希望可以通过书信与友人进行交流,询问他的近况。
此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诗歌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