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庐山下,春怀惨不舒。
哀弦久去耳,风韵今何如。
灼灼花自媚,嘤嘤鸟相娱。
高台夕流盼,古道行人疏。
【译文】
我卧在庐山下,春天的情怀不能舒展。哀伤的琴弦已经很久不去听了,现在它的韵味如何呢?鲜艳的花朵多么媚人,鸟儿相和鸣声悦耳动听。高台之上流盼的目光,古道之上行人渐行渐远。
【注释】
有怀世卿:怀念你。世卿,指友人。
伏枕:俯身躺着。
春怀惨不舒:《诗经·卫风·淇奥》:“心之忧矣,如或结止。”《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父子也。公父事齐庄公,甚谨,为齐国所善,关内之虎而翼焉。献公死,百姓不欲,故作是诗也。”这里借指作者的愁思。惨,悲伤。
哀弦:《礼记·乐记》:“歌大郑、颂大吕。”郑国、吕国的乐曲,皆为悲哀之音。久去耳:长时间没有听到。去,离去。
风韵:风致情韵。《文选·陆云<吊魏武帝文>》:“气韵沉雄,实千古之美谈。”今何如:怎么样。
灼灼花:形容花朵鲜艳可爱;又见《诗经·小雅·四月》:“山有苞棣,隰有树檖。”“灼灼”即“棣棣”,形容树木繁茂的样子。
嘤嘤鸟:形容鸟叫声婉转悦耳。
高台夕流盼:《楚辞·九辩》:“望美人之远兮,聊逍遥以相羊。”王逸注:“言望美人而长叹也,聊相娱乐。”流盼:斜视。
古道:指旧路或老路。《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用以泛指旅途。
行人:行者。
赏析:
此诗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作。首句点明题意,二、三句写诗人内心的愁怀与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无法排解;四、五两句通过比喻,将友人比作美丽的鲜花、婉转动人的鸟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六、七句则通过写景抒情,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