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六十县,乃在岭海间。
斯民日疲困,盗贼纷相抟。
仁义久不施,别离愁我颜。
竿头百尺丝,可以系东山。
【注释】
东南:指南方。
六十县:指闽中一带的州县。
岭海:山名,在今广东省境内。
斯民:百姓。
日疲困:每天生活都很困苦。
盗贼:强盗和盗贼。
纷相抟:纷纷聚拢。
仁义:仁爱、正义,这里指儒家所主张的治国之道。
施:施行,实行。
颜:脸色,面容。
竿头:指高竿上系的东西,这里比喻高远的理想。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的地方,在今浙江上虞市西南。
【译文】
南闽一带六十个州县,就在岭南海边之间。
这里的老百姓天天过着贫困的生活,盗贼纷纷聚集,无法无天。
仁义道德早已废弃不用,离别家乡,愁容满面,我心如刀剜一般。
一根高高的竹竿顶上挂着百尺丝绳,就可以把东山牢牢地拴住。
赏析:
此诗首联“东南六十县,乃在岭海间”,点明诗人被贬谪到南方后,所到之处是岭海之间,也就是福建。岭海即指五岭与南海之间的地带。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自己流放之地的地理位置。颔联“斯民日疲困,盗贼纷相抟”写岭海百姓之苦。诗人以“斯民”指代岭海百姓,说明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之苦。而“日夜辛勤劳作的人们却常常陷于疲惫不堪之中”。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颈联“仁义久不施”,“施”在这里是施行的意思,指儒家的仁义之道已久未有施行。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黑暗、民生凋敝现状的不满和忧虑。尾联“可以系东山”则是一个巧妙的转折。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决心。东山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隐居之地,谢安曾在东山居住时潜心研习学问,远离官场纷争。在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希望远离朝廷是非,专心治学,为百姓谋福祉的愿望。
此诗整体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诗人通过对岭海百姓生活状况的描写,抒发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立志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