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无委辙,邪蹊多旁通。
周旋一失足,百川不可东。
所以古人介,蚍蜉视三公。
去此日云远,谁能蹑其踪。
伟哉康大夫,仰止柳下翁。
华构揭巨扁,烈烈生清风。
岂比桃李花,森如千丈松。
下焉鞭埃氛,上焉追鸿蒙。
愿言坚砥柱,屹向横流冲。
心乎苟勿替,会见收奇功。

诗句释义

1 正道无委辙,邪蹊多旁通。

  • “正道”指的是正直的道路或行为,“邪蹊”则指偏离正道的小道。这句话意味着在正确的道路上没有阻碍,而在错误或偏斜的路径上却常常遇到障碍。
  1. 周旋一失足,百川不可东。
  • 这是比喻一个人如果在某个领域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就像掉进一条河流中的脚一样,整个方向都会变得无法改变。这里的河可以象征人生的方向或事业的进程。
  1. 所以古人介,蚍蜉视三公。
  • “介”在这里表示坚守、坚定的意思,而“蚍蜉”是一种小昆虫,用来比喻那些微不足道或力量微弱的事物。这里用蚍蜉来比喻那些不自量力,想要挑战三公(古代高官)的人。
  1. 去此日云远,谁能蹑其踪。
  • “去此”指的是远离这个地方或某种情况,“日云远”意味着这种情况已经变得遥远和难以捉摸。这表达了一种悲观的情绪,认为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追上的。
  1. 伟哉康大夫,仰止柳下翁。
  • “康大夫”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柳下翁”是孔子的弟子颜回的尊称,常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这句可能是赞美某人的高尚品质。
  1. 华构揭巨扁,烈烈生清风。
  • “华构”指的是华丽的建筑,“巨扁”可能是指匾额或招牌,用以展示其宏伟或显赫。这里的建筑和匾额都代表了某种成就或地位的象征。
  1. 岂比桃李花,森如千丈松。
  • “桃李花”通常用来比喻年轻或美好的事物,而“千丈松”则是指高大挺拔、坚韧不拔的松树。通过对比,强调了后者更加值得尊敬和学习。
  1. 下焉鞭埃氛,上焉追鸿蒙。
  • “埃氛”指的是地面上的尘埃和烟雾,而“鸿蒙”则是指天地未开时的状态。这里的表达意味着从低处开始努力,最终可以达到高尚的境界。
  1. 愿言坚砥柱,屹向横流冲。
  • “砥柱”是一块坚固的石头,用于挡住水流,比喻坚定的意志或立场。这里希望像砥柱一样坚定地站在风口浪尖中。
  1. 心乎苟勿替,会见收奇功。
  • “心乎”在这里是一个疑问词,表示是否。“苟勿替”意为只要不放弃,就能取得成功。整句表达了坚持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希望。

    译文

  1. 正直的道路没有阻挡,而偏邪的路常常被旁路所干扰。

  2. 一旦在道路上犯错,就像河流中的脚一样,整个方向都无法改变。

  3. 所以古人选择坚定的立场,而那些试图挑战高位的人就像蚍蜉一样渺小。

  4. 远离那个地方,日子会变得越来越远,谁能追赶上它?

  5. 伟大的康大夫,我们仰望着柳下翁的智慧和德行。

  6. 华丽的建筑和巨大的牌匾,都代表着崇高的地位和成就。

  7. 哪里能比得上那些桃花般的美丽和如同千丈松一般的坚韧呢?

  8. 从低处开始努力,最终可以达到高尚的境界;而上攀登到高处,追求的是宇宙之初的真谛。

  9. 就像坚固的砥柱一样坚守自己的信仰,屹立于狂风暴雨之中。

  10. 只要保持初心,永不放弃,终将取得非凡的成就。

    赏析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通过对正道与邪路、坚定与动摇、伟大与渺小、高贵与卑贱、高远与近邻等主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通过具体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诗人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情感色彩,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