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屣逢王粲,称诗似法曹。
几何辞白发,虚此问绨袍。
短策从孤往,清琴莫浪操。
知君江路熟,还望楚云高。
【注释】
李伯开:人名。归泰和:回到故乡。兼谂(shěn)其尊人自得在楚:嘱托李伯开问候他的长辈。尊人:长辈;自得在楚:《晋书·陆机传》:“陆机,字士衡,吴平阳人也。祖纳,吴平阳太守。父抗,镇南大将军,封海西公。”《晋书·陆云传》:“陆云,字士龙,吴郡人也。祖抗,征西将军,封海西公。父抗,太康元年,拜广汉太守,卒于官。”自得在楚,即指陆家兄弟。
【译文】
李伯开你回到家乡,我也要回乡去,同时向你问候你的长辈。
倒屣(xǐ ):把鞋穿倒,表示迎客之意。王粲:东汉诗人,字仲宣。称诗似法曹:称赞他像法曹那样能文善诗。法曹:司法官。
几何辞白发:什么时候才能告别这头如雪的白发?
虚此问绨袍:怎么还拿着那件粗布做的袍子呢?
短策从孤往:我带着短策跟随你去。
清琴莫浪操:不要随便弹奏那清琴啊!
知君江路熟:知道你走江路很熟。江路:指长江一带水路。
还望楚云高:望一眼楚国的云端,希望它能更高一些。
【赏析】
本诗作于公元630年(唐玄宗开元六年),作者时年四十岁,任殿中侍御史。李伯开是作者的朋友,此时应友人之邀而返乡。作者对李伯开的归途充满了关切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诗送行。
首联写诗人热情迎接友人,并嘱托李伯开问候他的长辈。“倒屣迎王粲”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以王粲自比,表达了自己要像曹操一样礼贤下士、热情好客的情怀。“称诗似法曹”化用《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话:“班固称衡方兴东观,当踵前人之迹,成一家之言,乃叹曰:‘若过江东,必灭乃尔!’”诗人以法曹自比,表明自己有才华且能为朝廷所用,有报效国家之意。颔联写诗人对朋友归途的关切之情。“何时白首”出自杜甫《梦李白》:“秋水明兮秋风起,萧瑟红叶落纷纷。……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心。”诗人用此句抒发了对好友李伯开的思念之情。“辞绨(tí)袍”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秦昭王听说楚怀王曾赠给魏王一件黑色的袍子,就派人送给楚怀王,说这是楚王赠送给他的,想以此试探楚怀王。“何故赠短衣?”意思是说为什么只给你这件短衣呢?“何故”一词反诘语气强烈,表达出诗人对李伯开的关心和牵挂。颈联写诗人对友人归途的关切之情。“短策”是指短小轻便的马鞭,此处借代指随行的行李或物品。“清琴莫浪操”,意谓不要随便弹奏那清琴啊!诗人担心李伯开旅途劳顿,所以叮嘱他要轻装上阵,不要随便弹奏清琴,以免加重旅途的劳累。尾联写诗人祝愿友人一路平安,前程似锦。“望楚云高”化用屈原《离骚》:“望舒愁予,涕泗涟涟。”意为望着楚国的云端,希望它能更高一些。
全诗以情动人,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是一篇送别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