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年旱频奏,似欲试桑林。
星近槐庭乱,天高玉殿临。
迟回田畯喜,省惕庶僚心。
一接黄封后,须同惜寸阴。
祈雨斋居
汤年旱频奏,似欲试桑林。
星近槐庭乱,天高玉殿临。
迟回田畯喜,省惕庶僚心。
一接黄封后,须同惜寸阴。
译文:
在干旱的年份里,我频繁地向皇帝报告灾情,就像想要通过桑林来试探一下天意。
星星靠近了槐树庭院,显得有些混乱,而天空高远,好像玉帝就在宫殿中降临。
我迟迟不决,心中犹豫不决,但看到农田官员们很高兴的样子,我才稍稍放松了警惕。
一旦接到了皇命,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不能浪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古代农民对朝廷祈雨活动的诗歌。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干旱年头,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危,不得不频繁地向皇帝汇报灾情,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来祈求上天降雨,缓解旱情。同时,诗中也描绘了诗人在等待皇帝回复时的心情,他既期待着好消息的到来,又担忧着时间的流逝,生怕错过任何可能的机会。
当皇帝终于下达了祈雨的命令,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喜悦和欣慰。他感谢皇帝对他的信任和重托,同时也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知道,一旦得到皇帝的旨意,他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去实施这些措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解决旱灾问题,让国家和人民度过难关。
诗人用“一接黄封后,须同惜寸阴”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决心。他深知时间宝贵,不能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而是要抓紧时间去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在得到皇帝的旨意之后,他们必须要立刻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去实施这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让国家和人民度过这个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