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荷容易问初衣,鸟鹊何缘启夕扉。
明月恰随公子盖,小园同偃丈人机。
诗名拓落沧江稳,秋色峥嵘白露稀。
盛世漫劳歌凤德,即今解网放鸿飞。
【解析】
此诗是欧阳伯曦归后与诸子同游小园而作。首联写诗人在小园中闲适自得的生活,颔联写诗人小园的生活情趣,颈联写诗人小园的幽静景色,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答案】
译文:
菱角荷花容易问初衣,鸟儿鹊巢何缘开启傍晚的门扉。
明月恰像公子的车盖,小园同偃丈人机。
赏析:
欧阳伯曦《释逮初归偕诸子枉过有述》诗:“芰荷容易问初衣,鸟鹊何缘启夕扉。明月恰随公子盖,小园同偃丈人机。”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首联“芰荷容易问初衣”,“芰荷”即菱角、荷花,这里指菱角和荷花。“容易”二字说明作者十分熟悉这两种水生植物。“初衣”是指荷叶,“问初衣”就是摘取荷叶的意思。这两句诗表面上写采摘荷叶,实际上是写欣赏荷叶,因为“难”字表明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鸟鹊何缘启夕扉”,这句意思是说,为什么鸟鹊会飞来打开晚开的门户呢?“启”是开的意思。这两句诗写的是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在暮色渐合时,一只鸟鹊忽然飞到门前,用它的羽翼拂动门帘,使门户敞开,好像要为它让行一样。“启夕扉”三字写出了这一动作,显得十分生动。
颔联“明月恰随公子盖”,“随”字用得极妙。月亮本是从云中出来,有时也藏在云雾之中。当它露出半边脸的时候,往往被云挡住,看不见。可是,如果抬头仰望,就会发现月亮总是跟随着它的主人(即主人的车驾)移动着,仿佛是在为它驾车似的。这两句诗表面是写月亮随车而行的样子,实际上却是在写诗人自己乘风破浪、遨游四方的豪迈气概。“小园同偃丈人机”,这一句诗中的“偃”字,是说车辕横卧在地上的意思。杜甫《宿府》诗中有“偃马低衔铁,停骖高树阴”之句,可与欧阳诗相印证。欧阳伯曦的这首七绝以“明月”为题,却写了两个画面:一个画面是明月随车而行;另一个画面是小园里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是在给老人(即丈人)织布机上的丝线添光。这两个画面,一俯一仰,一静一动,相互映衬,构成一种优美和谐的意境。
全诗从表面上看,是写景的,实际上是在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欧阳伯曦生活在北宋时代,当时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他虽然长期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仍然关心国家大事。这首诗就表现了他的这种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