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春光晓望初,仙城谁问武陵渔。
孤村潮上堪移舸,万树溪深拟结庐。
醉色宜沾红雨乱,胜情真与锦茵舒。
得随杖履须行乐,回首元都事总虚。

【注释】

春三日:春天的三天。

侍诸父泛舟桃花坞:侍奉父亲游赏桃花坞。诸父:指父亲辈的亲友。泛舟:泛船游水。

孤村:孤零零的小村庄。潮上:涨潮时。

拟:打算、计划。

红雨乱:形容落花缤纷,似红雨纷飞。

元都:即长安,当时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春和怀古的诗。诗人侍奉父辈游赏桃花坞,三月三日春光明媚,他与朋友们泛舟游览,欣赏美景。

开头两句写游春的情景。首句“三十春光晓望初”,点明出游的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而“春”字又暗含着对故国的怀念。次句“仙城谁问武陵渔”,是说在这仙境般的桃花坞中游人很少,连那传说中的武陵渔夫也不见了。这两句既写了桃花坞的景美,又写出了游人的稀少,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第三联“孤村潮上堪移舸”,“万树溪深拟结庐”。这两句是写桃花坞中的风光。孤零零的小村庄在涨潮时,可以移舟过去;万木丛生的溪谷深处,仿佛是隐居的好地方。这两句以景衬情,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感情。

第四联“醉色宜沾红雨乱”,是写游赏时的愉快心情。诗人乘兴饮酒,酒醉时更觉得落花飞舞,好似红雨纷纷。第五联“胜情真与锦茵舒”,是写游赏的愉快心境。诗人沉醉后,心情开朗舒畅,好像锦毯一样地舒适。最后两句“得随杖履须行乐,回首元都事总虚”,是写归途的感受。诗人想到归家之后,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辜负大好时光,因为回首往事,一切都已成为虚妄。此诗前两联写春色之美,三联写游人之少,四联写隐者之心,末联则写归途的感慨。全诗构思缜密,层次分明,感情真挚,意境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