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识江湖恋阙情,碧山随意贮蓬瀛。
虚疑江上芦人避,实有山中木客迎。
石髓携来金错贱,丹台名在紫烟横。
游心一倍怜捐佩,今夜同舟棹榜声。

【注释】:

  1. 欲识江湖恋阙情:欲(想)要了解。江湖,指江海之间,泛指江湖。恋阙情,指留恋朝廷之情。
  2. 碧山随意贮蓬瀛:碧山,青翠的山。蓬莱、瀛洲都是传说中的仙山。贮,收藏。
  3. 虚疑江上芦人避:虚疑,推测。芦人,指芦苇中的候鸟,这里比喻自己。
  4. 实有山中木客迎:实有,确实有。木客,指树木中的鸟类,这里比喻郑太史。
  5. 石髓携来金错贱:石髓,石头的精华。金错,古代铜器上的花纹。石髓和金错都指宝物。
  6. 丹台名在紫烟横:丹台,指道教炼丹的地方,这里借指郑太史。紫烟,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7. 游心一倍怜捐佩:《楚辞·招隐士》:“余不忍为此态也。”《庄子·逍遥游》:“吾犹且善御而弗乘也。”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宁愿像庄子一样,善于驾驭而不用它。这里的“捐佩”,指丢弃玉佩,喻指舍弃世俗名利。
  8. 今夜同舟棹榜声:今夜,指今天晚上。棹,划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朋友郑太史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表达了对郑太史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首句”欲识江湖恋阙情”,诗人用“欲”字表明了对江湖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绪。”欲识”一词,既表达了诗人想要深入了解江湖的愿望,又透露出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将自己比作在江湖中流浪的渔夫,渴望与知己共享美景;而将郑太史比作在山林中的隐者,期盼与知己共赏美景。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又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第二句”碧山随意贮蓬瀛”,诗人以碧山和蓬瀛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他希望与知己共享这片美丽的大自然,共同领略其中的神奇之处。同时,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他渴望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声,与他一同分享这份美好。

第三、四两句则转向了对友情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江上芦人和山中木客的描述,表达了他对郑太史的感激之情。他认为,郑太史就像那江上的芦人,虽然被人们误解和回避,但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而自己则像是那山中的木客,虽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誉,但却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展示了他们对友情的理解和珍惜。

最后两句”石髓携来金错贱,丹台名在紫烟横”,诗人通过对自己携带的宝物和郑太史名字的描述,表达了对他深厚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他认为,这些宝物虽然珍贵却并不值钱,而郑太史的名字却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展示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真挚的友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才能,也传递出了他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