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青山下,停舟共访僧。
云低檐外塔,香绕佛前灯。
野旷泉声远,春和花气蒸。
偶然逢二妙,还许听三乘。
【解析】
此诗是写西山古庵的。第一句交代了诗人游山的时间和地点,第二三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落日余晖映照在青山之下,诗人停舟来访和尚。第四句写出了寺庙的建筑特点,第五六句写出山中寺外的景色:云气低垂遮住了寺庙的屋檐之外,香烟缭绕着佛前的灯笼。最后四句写寺中的幽静:野旷天高,泉声遥远;春意融融,花气蒸腾。最后点出“偶然”、“还许”二字,说明这次访僧只是偶然遇到两个和尚,并没有得到什么教益。但“偶然”之中也包含着“必然”,因为作者对佛教还是有所了解的。
【答案】
译文:夕阳西下时,青山之下停泊着小舟,我来到山中拜访僧人。
低垂的云影遮没住山中塔顶,香烟弥漫环绕着佛前香炉。
荒野开阔视野远处传来水声,春意融融万物吐露芳香。
偶尔遇见两个高僧谈笑风生,还能听到讲经说法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绘出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图卷。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诗人登临西山,目睹夕阳西下,青山倒映在水中,于是停舟访僧。
颔联描写了西山古庵的幽雅之景。诗人停舟后,便与两位和尚攀谈起来。他们两人谈得投机,谈得高兴,不觉已至夜幕降临。这时,两位法师又邀请诗人到他们所住的古庵过夜。
颈联写古庵的夜景。夜色朦胧之中,只见山中古庵的轮廓在月光照射下显得分外清晰,而且更显得幽静神秘。那袅袅升腾的香烟,伴随着悠扬动听的诵经声飘荡在空中。
尾联写山中夜晚的情景。此时,诗人在古庵中,耳畔响起悠扬的梵音,眼前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他感到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然而,他并未沉醉于这种境界中,而是怀着虔诚的心情,向两位法师请教佛经。
这首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诗的前半部分着力渲染环境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秀美的山林之中。后半部分则通过写与两位法师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的向往和对佛学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