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辞卫郡,百里过延津。
马踏晴沙日,莺啼紫陌春。
软风随弱柳,细雨浥轻尘。
渐向东南去,韶光别样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析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前四句描写旅途中所见春日景色:诗人于黎明时分辞别了卫郡(今河南汲县),踏上长途跋涉的路,经过一百余里,抵达延津道上。这里用“五更”表明时间之早,用“百里”说明距离之远。接着写沿途所见春光明媚,莺歌蝶舞,柳色青青,细雨蒙蒙;最后两句写诗人驱车东行,一路上风光无限。后两句是点题之笔。“渐向东南去”,点明诗人东去洛阳的意图。“韶光别样新”,既指美好的春色,也暗含着美好的未来,抒发作者的惜别之情。
【答案】
译文:黎明时分告别卫郡,长途跋涉一百余里,来到延津路。马踏晴沙,阳光普照大地,莺鸟啼叫,紫陌绿草如茵。
弱柳依依,细细的雨水洒落尘埃。我渐渐向东南方驶去,美好的春光别具一番新意。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春天早晨离开卫郡到延津道上的旅途所见。首联写旅途开始。清晨辞别卫郡,出发赴任,时已五更天。诗人以“早”字点出时间之早。又用“百里”形容行程之长。颔联写旅途中的景色。诗人一路行来,看到一片片青翠的杨柳随风摇曳,看到路上飘飞着纷纷扬扬的柳絮。这两句是写景的重点,也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它渲染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颈联写旅途中的天气。“软风吹”、“细雨霏”,写出了途中微风习习、小雨飘飘的景象,给人以轻柔舒适、清新怡人之感。尾联写诗人启程东去洛阳。诗人由眼前美景联想到美好的未来,表达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