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向吴中卧,时将岭北游。
一官聊染指,五月尚披裘。
座上拈桑落,灯前理蒯缑。
行期寻复改,端为故人留。
【诗句释义及赏析】将往赣南治行二首
久向吴中卧,时将岭北游。
一官聊染指,五月尚披裘。
座上拈桑落,灯前理蒯缑。
行期寻复改,端为故人留。
注释:
- 久向吴中卧:长久以来在吴中闲居。吴中,泛指江南地区。
- 时将岭北游:时常前往岭北游玩。时,时常;岭北,即指江西北部地区,也泛指北方地区。
- 一官聊染指:暂时担任官职,勉强参与政事。一官,指临时任职的官职;聊,暂且、勉强;染指,比喻参与政事,沾手政务。
- 五月尚披裘:五月还穿着冬天的衣服,形容天气寒冷。五月,夏季的第五个月;尚,仍然;披裘,穿着毛皮衣服保暖。
- 座上拈桑落:坐在宴会上品尝桑椹。座上,指宴会上的座位;拈,用手抓取;桑落,指桑椹。
- 灯前理蒯缑:在灯光下整理丝弦乐器。灯前,指在灯火下;理,整理、梳理;蒯缑,指古代的一种乐器——瑟,又称“琴”。
- 行期寻复改:出行日期又改变。行期,指出行的时间;复,再次;改,改变。
- 端为故人留:最终被老朋友留住了。端,最终;故人,老朋友;留,留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赴赣南治事途中的生活和情感的诗。全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吴中闲居、岭北游玩、临时任职、品尝桑椹、整理丝弦乐器以及因故人挽留而未能成行等生活片段,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无奈与辛酸。
首句“久向吴中卧”,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吴中闲居的生活状态。这里,“久向”表示时间的长久,“吴中”指的是江南地区,也泛指南方地区。诗人长时间居住在吴中,意味着他远离了政治中心,过着一种闲适的生活。
“时将岭北游”表明诗人常常前往岭北游玩。这里的“时”表示时常、经常的意思,“岭北”则是指江西北部地区,也泛指南方地区。诗人时常去岭北游玩,说明他在那里度过了许多时间。
诗人并未因此而满足。“一官聊染指,五月尚披裘”两句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无奈与辛酸。这里的“一官”指临时任职的官职,“聊染指”则表示勉强参与政事,沾手政务。五月还穿着冬天的衣服,形容天气寒冷。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上的艰辛与挣扎,他虽然偶尔参与政务,但却无法真正掌控命运,只能勉强忍受生活的艰辛。
在宴席上,诗人品尝着美味的桑椹。“座上拈桑落,灯前理蒯缑”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宴会上的雅致生活。这里的“座上”指宴会上的座位,“拈桑落”则是指在灯光下品尝桑椹。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品味高雅,更暗示了他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在整理丝弦乐器的过程中,诗人的心情却发生了变化。“灯前理蒯缑”这句诗中的“理”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专注,更暗示了他内心的喜悦与期待。这种喜悦与期待,可能源于他对即将到来的赣南之行的期待,也可能源于他对朋友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行期寻复改,端为故人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赣南之行上的无奈与遗憾。这里的“行期”指出行的时间,“复”表示再次;“故人”则指老朋友。诗人原本计划赴赣南治事,但由于故人的挽留,最终未能成行。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遗憾,也体现了他与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他与故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整首诗既有深沉的思考,也有真挚的情感表达,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