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时纵目,物候向春融。
孤黛浮天上,明湖落掌中。
窗虚含宿雨,帘动引微风。
坐久浑忘去,凭阑夕照红。

春日游石湖因登张幼于浮黛楼

危楼上,我时常纵目远望。万物向春天融和。

孤山的黛色仿佛漂浮在天上,明净如镜的西湖倒映在我的掌中。

窗内空无一物,但含宿雨;窗帘一动,微风随之吹入。

坐得久了,竟忘了回去,倚着栏杆,看着夕阳映红了红彤彤的晚霞。

译文:
登上高高的石湖之滨,我常在危楼上放眼四望。万物都在春天里变得生机勃勃。
孤山的黛影仿佛漂在了天空之中,明净的西湖仿佛倒映在了我的手心之中。
窗内空空的,却能感到窗外的雨水;窗帘一动,微风便会被吸引进来。
久坐之后,竟然忘记了返回,只有靠着栏杆眺望着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红色的晚霞之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祜在游览石湖时登临浮黛楼,即浮玉楼所写下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石湖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首句“危楼上,我时常纵目远望”,开篇便点明了诗人站在危楼上的视角。这种视角使得诗人能够更近距离地观察周围的景物,从而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第二句“万物向春天融和”,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万物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在迎接春天的到来。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无比的愉悦与兴奋。
第三句“孤山的黛色仿佛漂浮在天上,明净如镜的西湖倒映在我的掌中”,则具体描绘了石湖之景。孤山上的黛色如同漂浮在空中的云彩,而湖中明镜般的西湖倒映在作者的掌中。这种描绘既形象又生动,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第四句“窗虚含宿雨,帘动引微风”,则进一步描绘了石湖之景的细节。窗外的雨滴仿佛还在窗户上凝结,而窗帘的轻轻摇曳也会引来微风。这种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微风的声音。
最后一句“坐久浑忘去,凭阑夕照红”,则是整首诗的收尾。诗人已经沉醉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夕阳的余晖洒在红色的栏杆上,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这首诗通过对石湖之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