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时晏起,寒色动柴门。
日出鸡豚散,庭空鸟雀喧。
断烟栖木杪,残雪拥篱根。
曝背南檐下,狐裘渐觉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绘了诗人郊居时清晨的景色和心情。下面我将逐句解析诗句:

1. 郊居时晏起,寒色动柴门。

  • 译文: 我住在郊外的房子里,早上起床晚了。
  • 注释: “郊居”指的是住在郊外的住所;“晏起”是晚起的意思;“寒色”指寒冷的景象;“柴门”是指木制的门,常见于简陋的农家住所。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为住在郊外而晚起的情况,同时描绘了早晨寒冷的景象,以及通过柴门感受到的冷意。

2. 日出鸡豚散,庭空鸟雀喧。

  • 译文: 太阳出来的时候,鸡鸭散布在庭院里,鸟儿们在空荡荡的院子里鸣叫。
  • 注释: “日出”指的是太阳升起;“鸡豚”指鸡和猪,泛指家禽;“散”在这里表示散布;“庭空”意为庭院空旷;“鸟雀”即小鸟和大鸟,泛指鸟类。
  •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象,太阳升起后,家禽开始活跃,鸟儿们也开始鸣叫,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3. 断烟栖木杪,残雪拥篱根。

  • 译文: 烟囱冒出的烟雾已经消散在高空中,地面上残留着未融尽的雪。
  • 注释: “断烟”指的是被风吹散或燃烧殆尽的烟雾;“木杪”意为树木的顶端,这里指树枝的尖端;“残雪”指未完全融化的雪。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早晨的景色,烟雾消散在空中,地面的残雪还未完全融化。这种描绘传达了一种清冷、宁静的感觉。

4. 曝背南檐下,狐裘渐觉温。

  • 译文: 我在南边的屋檐下晒着背,穿着狐裘感觉渐渐温暖起来。
  • 注释: “曝背”意为晒太阳;“南檐下”指房屋的南边屋檐下;“狐裘”指用狐狸皮做的毛皮衣;“渐觉温”意为逐渐感到温暖。
  •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温暖的阳光下晒背的场景,穿着狐裘,感受到了温暖,表现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自然景色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自然之美的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