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郊晨出雨初晴,马首燕山入汉清。
紫塞北临千里碛,玉河南绕九重城。
汉家陵寝风云护,昭代山河日月明。
晚向昌平一回首,腾腾王气拥神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在雨后自都门赴昌平途中览胜而作。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秋郊晨出雨初晴,马首燕山入汉清:秋日的清晨,天空刚刚放晴,诗人骑着马从都门出发,眼前的景象是燕山渐渐进入眼帘。燕山位于今天河北和北京一带,是古代著名的山脉之一。这里的“燕山”指的是今天的北京周边的山脉。
紫塞北临千里碛,玉河南绕九重城:紫塞指的可能是古代长城的一种,这里指的是北方边境的长城。千里碛(qì)是指沙漠或广阔的沙地。玉河(yù)可能是指黄河,古代称为“黄河”,这里泛指流经的河流。九重城指的是京城周围的多层城墙,这里用来形容京城的宏伟壮观。
汉家陵寝风云护,昭代山河日月明:这里的“汉家陵寝”可能指的是汉代帝王的陵墓,即帝王的陵墓群。风云护表示有自然的守护,可能指的是风和云为陵墓提供保护。昭代是指一个繁荣的时代,这里指的是唐朝。山河日月明意味着国家的山河壮丽如日月般辉煌。
晚向昌平一回首,腾腾王气拥神京: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傍晚时分站在昌平这个地方时的感受和所见的景象。”腾腾”形容气势磅礴,”王气”在这里可能是指皇家的威严和气象,”神京”指的是首都,即长安城,当时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国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强盛景象的自豪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诗中的自然风光与国家的伟大成就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诗人以豪迈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国家未来的憧憬。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