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业痛非时,沙门早愿归。
为君持一杖,犹未著三衣。
船卧宵中密,斋炊午后稀。
远峰灵鹫色,只待兴如飞。

诗句逐句释义与分析

第一句:“儒业痛非时,沙门早愿归。”

  • 关键词: 儒业、痛非时

  • 注释:这里的“儒业”指的是传统的儒家学问,而“痛非时”则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对时代的批判。诗人可能感到自己身处一个不利于儒家思想发展的时代。而“沙门”是指佛教僧人,诗人选择出家为僧,可能是因为他厌倦世俗生活,渴望通过修行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第二句:“为君持一杖,犹未著三衣。”

  • 关键词: 为君持、一杖、三衣

  • 注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的信仰和对佛教徒身份的认可。诗人手持木杖,象征着他的修行状态,尚未完全脱俗,仍保留着世俗的痕迹。

第三句:“船卧宵中密,斋炊午后稀。”

  • 关键词: 船卧、宵中密、斋炊、午后稀

  •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船上的生活情景。夜晚时分船只安静地停泊在黑暗中,周围环境幽深静谧;而在日间,斋饭的准备相对稀少,反映了僧人清苦的生活状态。

第四句:“远峰灵鹫色,只待兴如飞。”

  • 关键词: 远峰、灵鹫、色、兴如飞

  • 注释:这里的“远峰灵鹫色”指的是远处山峰上的云雾缭绕,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这种景色激发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而“只待兴如飞”表明诗人内心充满了向往和热情,期待着某种重要的事情发生,可能是修行上的重大突破或者是心灵的觉醒。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儒士和尚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追求。一方面,他对传统的儒家学问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不满,另一方面,他又选择出家为僧,投身到佛教的修行中。诗中的“船卧宵中密”、“舟中示从侄孙寂珠上人”、“为君持一杖”等句子,都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而“远峰灵鹫色”,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隐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