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南京事,闲时共尔论。
江来千万派,城启十三门。
剑佩留勋府,戎衣在寝园。
兴亡看六代,何必远伤魂。
金陵
往日南京事,闲时共尔论。
江来千万派,城启十三门。
剑佩留勋府,戎衣在寝园。
兴亡看六代,何必远伤魂。
译文:
昔日南京的往事,闲暇时一起谈论。
江流汇聚成千万条支流,城门有十三座。
剑与佩挂在功勋府上,战甲在陵园里保存。
兴衰成败看六代更替,又何必远伤离别之魂。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无名氏所作,名为《金陵》。它记录了中国古都金陵(今南京)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展现了金陵作为重要历史城市的独特魅力。金陵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作者以质朴的文字,记录了金陵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社会生活,让后世能够窥探明代南京社会生态的一扇重要窗口。
诗的开篇“往日南京事,闲时共尔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回忆起曾经在南京的悠闲时光,与朋友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人描绘了南京的自然风光,“江来千万派,城启十三门”。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水众多,形成了众多支流,这些支流如同千万条细流汇集成江河一样。同时,南京的城门多达十三座,象征着古代南京城的繁荣和坚固。这句诗不仅赞美了南京的自然之美,也展现了其城市的宏伟壮观。
诗人还提到了南京的文物遗迹,如“剑佩留勋府,戎衣在寝园”。这两句分别描述了战场上留下的武器和士兵的遗物,以及它们被保存在陵园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南京作为古代军事重镇的地位,也展示了古人对于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最后两句“兴亡看六代,何必远伤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悟。他看到南京这座古城经历过无数次的兴衰更替,但每一次的变迁都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因此,诗人认为人们不必过于忧伤和哀伤,因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南京始终是中国的重要文化和政治中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和重要性。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