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曾相约,春江草阁中。
拟闻清啸足,兼与老禅通。
破浪浮扬子,看山失皖公。
无由登彼岸,人世易西东。
【注释】
辛亥:即辛亥年,指1911年。从弱:沈从文的字。石埭:地名,在今安徽省宣州市泾县。白门:南京古称金陵或白门,这里指南京。安庆:安徽省会,今属安徽省。药地和尚:指药地寺住持和尚。近耗:消息。明年归舟经过:指诗人明年将乘船回家。乘风不及登岸:形容诗人不能顺风回家,只能乘船路过。为之怅然:为此感到惆怅。
【译文】
辛亥年秋我在石埭遇到沈从文,于是前往白门与他约定明年春天再回来看望他的安庆家中,并取回他所住的药地和尚的房子。我计划在春江草阁中与他从弱相约见面。我想听听他清啸的声音,还想和他一起和老禅通禅。破浪浮扬子江,看山失皖公。无由登彼岸,人世易西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描写送别的具体情景,表达自己对从弱的思念之情。首联点出送别的时间和地点;颔联写出了与从弱约定见面的情景;颈联写自己乘船途经长江,见到从弱所居之处的情景;尾联抒发自己因不能及时见到从弱而感到惆怅的心情。
“去岁曾相约,春江草阁中。”这一句点明了诗人与从弱去年春天曾在江边草阁中相约见面的情景。诗人用“春江”二字,不仅描绘出了当时季节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两人相见时的愉快心情。“拟闻清啸足,兼与老禅通。”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相约见面时的情景。“清啸”二字,既表现了两人相聚时轻松愉悦的气氛,也表现出诗人对从弱人品性的了解;“通禅”二字,则表明诗人在与从弱相约见面时,两人已经达到了心灵相通的境界。“破浪浮扬子,看山失皖公。无由登彼岸,人世易西东。”这几句诗描绘了诗人乘船途经扬子江时所看到的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诗人看到扬子江波涛汹涌,不由得想到自己的身世如同江面上的小舟一样颠簸不定;看到皖公山上的美景,却又不禁感叹人世间世事变化无常。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从弱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从弱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