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天觉路竟孤攀,满月毫光想别颜。
舍利不缄金口偈,袈裟投老玉门关。
清斋硕果悬春署,故国梅花指雪山。
寄语辽城千岁鹤,祇园无恙待师还。
【注释】
弥天:满天。觉路:觉悟之路。竟:竟然。孤攀:孤独攀援,指修行者独自修道。毫光:指月光。舍利:佛骨。缄口偈:不宣说教义之偈语。玉门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硕果:大果实。春署:春天的庭院。指代故乡或故居。指雪山:比喻家乡的山,这里指西藏。祇园:即祗树给孤独园。是佛教徒修行的道场之一,位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无恙:平安无事。师:对僧人的敬称。还:归来。
【译文】
无边的天空上觉悟的路究竟通向何方?孤独地攀缘却始终不能到达目标。皎白的月色洒满了你的面庞,你那清亮的双眼好像要与月亮告别。你的袈裟被风吹拂着投落在了雪山之上,我不知你是否还能见到它。你在寺庙里修行时,我时常想念你,希望佛祖保佑你平安无事。
【赏析】
这首寄怀诗作于诗人贬谪期间。首句“弥天觉路竟孤攀”,诗人用“弥天”来形容自己追求真理的道路是多么广阔、漫长和艰辛,而“竟孤攀”则表明自己虽然孤苦地攀登,但却始终无法到达目的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满月毫光想别颜”,第二句诗人用月亮的光芒来比喻自己的思念之情。月光如水,洒满了大地,也洒满了诗人的心田。然而诗人却只能通过月光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是多么深沉又是多么绵长啊!诗人用“想”字表达了自己对祖心禅师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挫折。
“舍利不缄口偈,袈裟投老玉门关”,第三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诗人用“舍利”来象征佛法,表示自己对于佛法的虔诚信仰和追求;而“缄口偈”则意味着自己不会随意宣扬自己的思想观点,而是会选择默默地承受和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最后两句则是对祖心禅师的祝愿和期许,希望能够让他平安无事,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中来。
整首诗以抒情为主,通过对祖心禅师的思念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以及自己的坚韧毅力和决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