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寂孤村阅九春,二樵烟霭若为邻。
素馨田外苦吟客,红翠声中肥遁人。
一昨梅香薰水部,只今蓬户笑山宾。
采薇便拟行歌远,东就鸿蒙问矅真。
【注释】
- 循州:指循州车世之。2. 江村度岁:指在江边的乡村度过年关。3. 比:比较,这里指诗人与车世之相互唱和。4. 见寄:收到对方写给的诗。5. 讯:问。6. 叶姚诸子:指诗人的朋友、友人。7. 二樵烟霭若为邻:二樵,指隐者的两樵夫;若为邻,像邻居一样。8. 素馨田外苦吟客:指隐居在田野中的苦吟诗人。9. 红翠声中肥遁人:指隐居山林中不问世事的人。10. 一昨梅香薰水部:一昨(昨天),指前一日;梅香,指梅花盛开时散发出的芳香;薰,同”熏”,使香气散布;水部,即水府,传说水中有神仙居住的地方;11. 只今蓬户笑山宾:只今,如今;蓬户,形容简陋的房舍;笑山宾,指对隐逸生活的嘲笑。12. 采薇便拟行歌远:采薇,指采集薇菜而作《采薇》诗;行歌,行走时唱歌。13. 东就鸿蒙问矅真:东就,指向东而去;鸿蒙,指苍天;矅,同”辙”,车轮痕迹;真,真实,这里是说真正的道路。【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循州车世之来江村度岁的邀请而写的酬答之作。诗中抒发了与朋友相聚的喜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风格朴实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首句“愁寂孤村阅九春”,描绘了一幅荒凉孤独的村庄景象,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孤独。次句“二樵烟霭若为邻”,以两个樵夫的形象来象征隐逸者,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羡慕与向往。第三句“素馨田外苦吟客”,点出了苦吟诗人的身影,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赏与敬意。第四句“红翠声中肥遁人”,则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逃避。
第五至六句“一昨梅香薰水部,只今蓬户笑山宾”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扩展与深化。诗人回忆了前一日的情景,那时梅花盛开时散发出的芳香弥漫了整个水府,令人陶醉;而今却只有简陋的房舍和山中的隐士在笑谈着世事。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最后两句“采薇便拟行歌远,东就鸿蒙问矅真”,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他打算离开喧嚣的城市,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像隐士们一样,远离尘世纷扰,过上一种清静、自由的生活。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与探索。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和隐逸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与朋友相聚的场景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