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闲身老待扶,孤生筇竹笑人孤。
惊心自觉颠危极,回首相怜侍从俱。
便取一枝攀桂树,还添九节采菖蒲。
因君步步寻高岭,岭上仙童遇得无。

注释:

何旦:何人。

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

何曾:如何,哪能。

僮:仆人。

及之:跟随你。

五十:指五十岁。

闲身老:形容年迈体弱。

孤生:孤独生活。

惊心:感到惊恐。

颠危:摇摇欲坠的样子。

回首相怜:互相同情怜悯。

便取:于是取出。

一枝攀桂树:比喻得到贵人的庇护或帮助。

九节采菖蒲:比喻得到贵人的赏识和提拔。

仙童:神仙一样的儿童。

遇得无:能够遇见贵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自叙诗,诗人在诗中回忆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

首句“以诗索何旦兼竹杖何曾许觅一僮并及之”是诗人向何人索取竹杖,希望能有一个人陪伴着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晚年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于陪伴他的人的渴望。

第二句“五十闲身老待扶,孤生筇竹笑人孤”,是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诗人说自己已经五十岁了,身体已经衰老,需要别人来扶着走。这里用了“筇竹”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生活的感叹。

第三句“惊心自觉颠危极,回首相怜侍从俱”,是诗人对于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他感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希望有人能够同情他的处境,照顾他的生活。这里使用了“回首相怜”这个表达,强调了诗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照顾。

第四句“便取一枝攀桂树,还添九节采菖蒲”,是诗人想象自己得到了贵人的帮助,如同攀上了桂花树一样,得到了贵人的庇护。这里的“攀桂树”和“九节采菖蒲”都是比喻,表示诗人得到了贵人的帮助和赏识。

最后一句“因君步步寻高岭,岭上仙童遇得无”,是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他认为,只要有人陪伴着他,他就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就像遇到了仙人一样,能够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对过去和未来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