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里许恭参谒,一两日来那便辞。
欲去重看人世佛,本来教得自家师。
石松拱立如相送,涧竹扶行胜自持。
别后或蒙方丈念,古坛疏叶镇风吹。
【注释】:
- 谒:拜见。檗庵和尚,名不详,是黄山一带的僧人,诗人到他这里去求教。
- 四千里许恭参谒:指诗人远道而来,恭敬地参拜这位僧人。“许恭”即许敬宗,唐代人,曾任宰相。
- 一两日来那便辞:“那便”犹言“就便”。一两日:一两天。
- 重看人世佛:意谓重新领悟佛教道理。
- 本来教得自家师:意思是说佛法原来就是教导自己的师父(指自己)。“本”,原本。
- 石松拱立如相送:指岩石上的松树像在为诗人送行似的。
- 涧竹扶行胜自持:《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句,诗人用此以形容山路崎岖。
- 别后或蒙方丈念:意谓离开后或许能得到和尚惦念。
- 古坛疏叶镇风吹:意为寺庙里的古塔上长着稀疏的树叶,风吹过时发出声响。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游览黄山时拜访了檗庵和尚的故事。诗人怀着对佛教知识的渴望,长途跋涉前来拜访。经过几天的拜谒后,诗人决定再次回到人间,去寻找人生真谛的佛教知识。临别时,檗庵和尚赠诗勉励诗人要继续修行,不断探索人生的奥秘。
第一联“四千里许恭参谒,一两日来那便辞。”表达了诗人对檗庵和尚深深的敬意与虔诚之情。从远处赶来的诗人,经过几天的参拜后,内心已经充满了对佛陀智慧的向往,于是决定离开。这一举动表明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第二联“欲去重看人世佛,本来教得自家师。”揭示了诗人对佛陀的深刻理解。佛陀的智慧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自身的修行和教化,将这种智慧传递给了每一个众生。这一思想体现了佛教的核心——慈悲为本、普度众生。
第三联“石松拱立如相送,涧竹扶行胜自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在山中行走时,被那些挺拔的松树和翠绿的竹子所吸引。这些自然景观仿佛在为诗人送行,同时提醒着他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第四联“别后或蒙方丈念,古坛疏叶镇风吹。”表达了诗人对檗庵和尚深深的感激之情。离开后,他或许会得到和尚的惦念和关心。而那些古塔上稀疏的树叶随风飘舞的景象,也让他感到一丝凄凉和孤独。然而,正是这种凄凉和孤独,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泛赞誉。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教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还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