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不寒晴更好,岂惟茅屋坐欣欣。
风纡翠辇纤离马,日炙红旗太乙军。
待旦独眠愁辗转,将除人事笑纷纭。
烽烟已觉临三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题目,要求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最后是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至日不寒晴更好,岂惟茅屋坐欣欣”,第一句写天晴后天气转凉,但比不冷要好;第二句写自己坐在草屋中,心情十分舒畅。两句写出了天气的变化,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之情。

“风纡翠辇纤离马,日炙红旗太乙军”,第三四句描写的是皇宫内的景象。风吹拂着皇帝乘坐的翠辇,车前拉着一匹马;太阳炙烤着旗帜迎风飘扬的红旗,太乙军中将士在烈日下练兵。这两句表现了皇帝生活的奢侈豪华。

“待旦独眠愁辗转,将除人事笑纷纭”,第五六句写的是朝廷中官员们忙碌的情景。早晨独自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将要处理完朝政时又觉得人心纷扰、官场上的事情多而复杂。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繁忙的官场景象。

“烽烟已觉临三岁,□□□□□□”。末句以景结情,写战事已经持续三年了,用烽火台来象征战争。烽火台是古代边防上报警瞭望和烟火的处所。此句的意思是说战事已经持续三年了,希望战火早日停止。

【答案】

译文:

到这一天天气没有寒冷反而晴朗更好,哪里只是简陋的茅屋使我心情舒畅呢?

皇帝乘坐翠色马车,前边拉着一匹骏马,太阳烤着鲜艳的战旗,太乙军中将士在烈日下练兵;

早晨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将要处理完朝政时又觉得人心纷扰、官场上的事情多而复杂;

战事已经持续三年了,希望战火早日停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三年,诗人从草堂回到京城长安任官,看到宫廷内外一片升平气象和繁荣景象,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天气的变化,表现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颔联写皇宫内的景象,通过对比,揭露了唐王朝的奢靡腐败;颈联写朝廷中忙碌的官吏们;末联借战事已经持续三年,希望战火早日结束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