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传曾闻李习之,农经百草未尝知。
成纹自蹙如山势,引蔓能交入夜枝。
五岭诸州康最好,一筐相惠赤尤宜。
年来病足资奇效,不为霜髯变黑丝。
解析
诗句解释
“寄佘杞亭广文乞康州何首乌” - 这是一首诗中的开头句,表达了作者向佘杞亭广文请求康州出产的何首乌的意向。何首乌是一种草药,通常被认为具有滋补作用。
“作传曾闻李习之” - 这里提到的“李习之”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或文献中记载的人物,而“作传”则意味着撰写传记。这一句可能在描述何首乌与某位历史人物的联系,或者是在讲述其传说故事。
“农经百草未尝知” - 这句话可能表示作者对农业知识了解不多,或者对百草的了解有限。这可能是在强调他对何首乌的特殊用途或功效的认识尚属初识。
“成纹自蹙如山势” - “成纹”可能是指何首乌的外观形态,“自蹙如山势”描绘了其形状的起伏和变化,如同山脉一样。
“引蔓能交入夜枝” - 描述了何首乌生长的方式,能够攀爬并延伸到夜晚的树枝上。这可能暗示了它的生长能力和适应环境的特质。
“五岭诸州康最好” - 提到了何首乌的最佳产地在五岭地区,其中“康”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名字或地名。
“一筐相惠赤尤宜” - 这句话可能意味着当有友人赠送时,这种特别品种的何首乌最为适宜。
“年来病足资奇效” - 这句子表明,由于作者年迈体弱,他经常感到不适,而何首乌对他的康复有着特别的帮助效果。
“不为霜髯变黑丝” - 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何首乌不会使作者因为年老色衰而显得更加苍老,相反,它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减少皱纹的产生。
译文
寄佘杞亭广文:
请将康州的何首乌赐予我,我曾听说过有关李习之的事情。
农经百草未尝知:我对农业的知识并不了解。
成纹自蹙如山势:它的形状就像起伏的山脉。
引蔓能交入夜枝:它能攀爬到晚上的树枝上。
五岭诸州康最好:在五岭地区出产的最好。
一筐相惠赤尤宜:如果有朋友送的话,这种特殊的品种尤其适宜。
年来病足资奇效:由于年老体弱,我经常感到不适,何首乌对我康复有着特殊的功效。
不为霜髯变黑丝:它不会被我因年老而出现的白发所掩盖,反而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健康和年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传达了何首乌的药用价值和文化意义。作者通过询问和陈述来表达自己对何首乌的需求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农业和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