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问沽酒,早投城北闉。
莫令亡国月,得照渡江人。
世薄功名士,秋销战伐尘。
馀生付樽杓,留醉上车轮。
次凤阳逢中秋
未到问沽酒,早投城北闉。
莫令亡国月,得照渡江人。
世薄功名士,秋销战伐尘。
馀生付樽杓,留醉上车轮。
【注释】:
次:第二首。
凤阳:古县名,在今安徽凤阳。
逢:遇见。
樽杓:酒器。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诗人自注曰:“余为进士时,与李商隐同游。”是说这首诗是在他任秘书省正字的时候所作。“次凤阳逢中秋”一句写自己初到凤阳时的情景。“未到问沽酒”,说明自己刚到达凤阳不久;“早投城北闉”,说明自己住在城中的南门附近。“莫令亡国月,得照渡江人”,是说如果让亡国之月照耀过江之人,那么自己的遭遇就和那些渡江之人相同了。“世薄功名士,秋销战伐尘”,是说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轻视功名的时代,而战争又使人们消磨了志气和锐气。“馀生付樽杓,留醉上车轮”,是说只有借酒消愁,才能度过余生了。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怀想当年与李商隐共游凤阳的经历,抒发了自己被贬谪后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