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北风高,鹰隼盘空中,意气真雄豪。折杨柳,镞取董泽蒲,一试穿杨手。
注释: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正月歌(《全唐诗》卷四七九)
天净北风高,鹰隼盘空中,意气真雄豪。
折杨柳,镞取董泽蒲,一试穿杨手。
译文:
天清冷,北风高,鹰隼盘旋在空中。
气势真雄壮。
折杨柳,射中目标。
用箭穿透杨树的叶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射柳诗,诗人通过对射柳活动的生动描绘,表现了射柳者矫健的姿态和过人的技巧。
诗的前两句“天静北风高,鹰隼盘空中”,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苍茫辽远的图景:北风劲吹,天地澄澈,大雁南归,万物萧疏,只有一群鹰隼在空中盘旋,展翼欲飞。“意气真雄豪”一句,既写出了鹰隼的雄姿,又暗寓了诗人自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
三、四句“折杨柳,镞取董泽蒲,一试穿杨手”,是全篇重点,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这里,诗人不仅把动作写得非常传神,而且通过“镞取董泽蒲”这一细节,更深刻地表现了射者的本领。董泽即古之东阿,在今山东聊城一带。蒲草是制箭的好材料,而东阿产蒲,更是名贵。这两句诗,不仅使人联想到“射于中”的典故,而且也暗示了“折杨柳”的活动与射柳有关。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武艺超群的人,他矫健地登上了高高的台榭,准备开始射柳活动。“意气真雄豪”一句,既是对他身姿、神态的概括,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豪迈之情。
诗人具体描写了他如何进行射柳表演。“折杨柳”,指的就是射柳时的动作,即弯弓搭箭,瞄准靶心。“镞取董泽蒲”,则是说所用的箭头取自良马之毛制成的箭簇。董泽是古代著名的牧场,那里的马毛细长而有光泽,制成箭簇后,箭矢便具有极高的飞行速度和很高的穿透力。这两句诗写得很简练,却把人物的动作、神情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一试穿杨手”一句,既点出了射柳这一节目的名称,也表现了主人公那娴熟、高超的射技。他自信满满地举起弓箭,准确地射中了杨柳树上的柳叶,完成了一次精彩绝伦的表演。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形象鲜明,富有动感。它不仅描绘了射柳这一活动的场景,而且表现了主人公那矫健的姿态、过人的技巧以及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