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带行经竹院,开襟坐傍香台。
绿砌重披蕙草,黄金偏落秋槐。
注释:与客人约定去常公的禅房,我解开衣带经过竹林小院,打开襟怀坐在香台旁边。绿竹丛中重新披上蕙草,黄金色偏落在秋日的槐树旁。
赏析:此诗描写了主人约客到常公禅房的幽雅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诗意。
解带行经竹院,开襟坐傍香台。
绿砌重披蕙草,黄金偏落秋槐。
注释:与客人约定去常公的禅房,我解开衣带经过竹林小院,打开襟怀坐在香台旁边。绿竹丛中重新披上蕙草,黄金色偏落在秋日的槐树旁。
赏析:此诗描写了主人约客到常公禅房的幽雅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诗意。
{《晚泊溇江即事》是明代区大枢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在晚泊溇江时所见的景象和所感的情绪。这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丰富,通过对日落、前溪、析薪、汰米等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诗句解析: - 日落晚崦黄:这句描述日落时分,夕阳将山色染成金黄色,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气氛。“崦”指山坳
秋夜其一 秋暑晚蝉鸣,商钟入夜清。 烟消华月出,云净绛河明。 井侧桐应下,林边鹊自惊。 更堪城上笛,吹作玉关声。 诗歌翻译: 在秋季的炎热中,傍晚时分,蝉儿鸣叫着迎接夜晚的到来,商朝的钟声随着夜色渐深而变得清澈。烟雾散尽,明亮的月亮从云层后露出面容;天空中的云彩被染成了淡淡的红色,仿佛银河般明亮。 井边梧桐叶开始飘落,林边的喜鹊也因惊吓而飞起。此时,城上的笛声更加凄清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是注释及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选项要求进行筛选和组合。本题中,“空庭暮若何”的关键是“空庭”二字,这是全诗的线索所在,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所在;“谁为鼓云和”的关键在于“谁”,这是关键句,也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 【答案】 ①“秋夜”:秋天的夜晚。②“山阿”:即山的北面或南面
【注释】 凌朝:早晨。昕:日出时分。征旗:军队的旗帜。行盖:车盖。池竹:池塘边的竹子。园梅:院中的梅花。稚子:年幼的孩子。若为群:怎么像一群呢?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旅途中所见所感,生动传神,富有情趣。前四句写景,末二句抒情。 第一句“旅馆凌朝出”,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渲染了旅途的艰辛。“凌”字表明早晨出发,而“旅”字则透露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第二句“前峰日正昕”
以下是对《沥湖》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木兰泛泛水云遮:形容湖水如木兰花般盛开,水面上弥漫着轻雾,遮挡住了天空。 - 碧浪重湖入望赊:湖水波光粼粼,仿佛波浪重重,远望令人遐想无限。 2. 译文: - 木兰花开得繁茂,覆盖了整个水面,使得天空似乎被云雾遮蔽。 - 碧绿的湖水在远处显得更加宽阔,让人感到无限的遐想。 3. 关键词注释: - 木兰泛泛
夏游杜园 野兴从君发,名园仲夏过。 洞深经日小,岭近积云多。 酒气来兰蕙,箫声出芰荷。 最怜招隐地,倚杖即岩阿。 注释: 1. 野兴从君发:我的兴致由你发起。 2. 名园仲夏过:在仲夏时节的名园。 3. 洞深经日小:洞很深,经过一整天也显得小。 4. 岭近积云多:山岭临近,聚集的云很多。 5. 酒气来兰蕙:酒香四溢,如同兰花和蕙草。 6. 箫声出芰荷:箫声悠扬,仿佛来自荷花荷叶之间。 7.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冬日登镇海楼: 这首诗是在冬天写的,诗人登上镇海楼,眺望着外面的景象。 - 楼上登临日: 诗人站在楼上,看着太阳慢慢升起。 - 玄冬岁色归: 在冬天的时候,所有的色彩都回归到了最基本和最纯粹的颜色,那就是黑色。 - 千重林叶落: 在冬天,许多树都开始落叶了,这就像是一场大规模的秋天。 - 万叠岭云飞: 当云层在山岭上堆积时,它们会像波浪一样翻滚起来。 - 野雉馀衰草:
注释: 和瑞侄雁字诗兼有勉意 其二: 同歌宝鼎重咸京,复睹奎文镂泰清。 一画已从行处出,六书仍向阵边呈。 排云五色鸾笺下,垂露千重薤叶生。 玉检何须探往策,联翩今已报瑶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雁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和期望。 第一句“同歌宝鼎重咸京”,意味着在宝鼎的歌声中,再次回到京城。这里的“宝鼎”可能是指某种乐器或者乐器的名称
注释: 白驿维舟处,章江揽袂心。 如何一水别,翻作两龙吟。 绿树螺川远,苍烟庾岭深。 幽兰虽有曲,谁为写瑶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朋友刘约我时所作。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白驿维舟处”点明送别的地点,即白驿。次句“章江揽袂心”则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即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如何一水别”表达了一种无奈,即将分别却无法阻止的情感
诗句释义: 1. 踏阁攀林暇日游,荒阶榕叶满庭秋。 - “踏阁攀林”意指在阁楼和山林中漫步,享受闲暇时光。 - “荒阶榕叶”形容台阶上长满了榕树的叶子,营造出一种秋天的寂静与荒凉感。 - “满庭秋”指的是庭院中秋天的气息弥漫,落叶纷飞,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2. 烟消石室如图列,潦尽牁江似练流。 - “烟消石室”形象地描绘了烟雾散去后,原本隐藏于石室内的景象变得清晰可见。 -
注释:与朋友约定去常公的禅房拜访。 终日结跏丈室,六时诵念花龛。 整日盘腿坐着,早晚诵读经文。 空余枥嘶骏马,别有丛发优昙。 只有那些被遗弃的骏马,还有那散发着香气的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禅宗生活的诗。首联写自己与朋友们在禅房中共同修行、共度时光的情景;颔联写自己每日早晚诵读经文,虔诚修行的生活状态;颈联写自己独自留在寺院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匹被遗弃的骏马以及散发香气的花
注释: 1. 常公禅房:即指寺庙中的禅室,是和尚打坐修行的地方。 2. 闭户都无诸染:闭门谢客,心无杂念,不被外界污染。 3. 梦香只有四禅:禅宗有四种禅定境界,分别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里指的是第四禅的境界。 4. 树底谁惊宿鸟:树下的鸟儿因为风声而惊醒,这是自然界的一种反应。 5. 风前共听鸣蝉:在微风中一同聆听蝉鸣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邀请客人来到他的禅房
注释:与客人约定到常公的禅房去游玩。 地僻应忘岁月,林幽自足烟霞。 在偏僻的地方,时间仿佛都忘了,树林深处,自然景色让人心醉。 老僧静披多叶,童子闲扫落花。 老和尚静静地躺在草席上,小和尚悠闲地清扫着落叶。 赏析:《与客约过常公禅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禅房景象。前两句通过“地僻”与“林幽”、“忘”与“足”、“静披”与“闲扫”等词语,勾画出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禅房图画
【注释】 赋得高杨拂地垂:即“高扬”,指柳树。 清阴何处逢:清,清幽。阴,荫。清阴,即浓阴。 曲水紫烟浓:曲,弯曲。水,指池中流水或池塘。 映户眠初稳:映户,指柳影。 窥茵舞欲慵:茵,草垫。 香尘凡几缕,锦浪有千重:香尘,比喻柳丝如香飘散。锦浪,比喻柳浪。 莫共将离赠,年年恼岸容:离赠,离别赠别。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首句起笔,就点明柳树的枝条长而直,犹如高扬的柳枝拂地垂下
幽人在何处,远远地在心中。 他靠近城外,砍掉茅草,盖起了一座小房子。 树林中传来风声,好像鸾凤和凤凰的叫声; 苔痕映出鹿和麋的痕迹。 春池碧波像东海一样,暗窗里白云飘来飘去。 自许为大贤大德的人,只让芬芳的小径知道
送熊博士羽人度海之文昌 横经依绝岛,津筏意如何。 一片浮天色,千秋化雨过。 异香丹窨发,仙液锦林多。 遥忆南云响,春风鼓瑟歌。 诗句注释: - 横经依绝岛:横经是指横渡大海,依绝岛意味着在孤岛上渡过了大海。 - 津筏意如何:津筏指的是渡过大海的工具,即船只,这里的“意如何”表示对渡过大海后的情景感到困惑或不确定。 - 一片浮天色:形容海面上的天气变化,如同天空中的景色。 - 千秋化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