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入何处,千牛备不胜。
北来资刈获,南下习炎蒸。
力屈居庸塞,心摧十二陵。
开明群虎豺,天险岂能升。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题目中的“虏”指的是吐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万马入何处,千牛备不胜。(第一句)
注释:无数的战马涌入何方,千头牛准备却难以承受。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的氛围。无数的战马涌入了战场(“何处”),而千头牛则在为战争做准备(“备不胜”),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沉重。

北来资刈获,南下习炎蒸。(第二句)
注释:北方来的是收割庄稼的工具,南方来的则是炎热的天气。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给当地带来的影响。北方来的是收割庄稼的工具(“资刈获”),象征着农业被破坏,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南方的炎热天气(“习炎蒸”),则反映了战争中的酷热,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力屈居庸塞,心摧十二陵。(第三句)
注释:力量耗尽在居庸关,心志崩溃在长安城。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士兵身心的伤害。居庸关作为长城的关口,是保卫国家的重要防线,但在这里士兵们的精力和勇气已经被消耗殆尽。长安城则是唐代帝国的中心,这里的人们因为战争而心神不宁,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开明群虎豺,天险岂能升?(第四句)
注释:开明的群狼和豺,天险怎么能轻易攻克?
赏析:这句诗是对战争结果的预言和警示。开明的群狼和豺代表着狡猾的敌人,而天险则是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果的担忧,认为即使有天险也难以轻易攻克敌人。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通过对战争场景的具体描绘,也展示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和对士兵牺牲的深深哀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