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载笔冠鹓行,犹忆抽书在尚方。
身托东山高泰岱,手披云汉出天章。
中原大雅谁司命,江左风流独擅长。
抱道犹龙看变化,应图天马更腾骧。
即烦前席归宣室,暂许清斋寄太常。
爽气蒋陵供拄笏,绿波淮水引行觞。
名山巳定千秋贵,学海从知百谷王。
莫以续经疑晚世,骚坛终赖鲁灵光。
这首诗是寄给李本宁先生的,表达了诗人对李本宁先生才华的赞赏和对他的敬仰之情。下面逐句释义:
四朝载笔冠鹓行,犹忆抽书在尚方。
- “四朝”:指李本宁先生曾在四个朝代任职,即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
- “载笔”:指写作或撰写文字。
- “冠鹓行”:意思是在文人中位居前列,如同鹓(一种鸟类)中的长者一样。
- “抽书”:这里指撰写文章、书籍等。
- “在尚方”:指的是在皇帝面前,或者在宫廷之中。
身托东山高泰岱,手披云汉出天章。
- “身托东山”:形容李本宁先生隐居不仕,如同东山上的仙人一样高洁。
- “高泰岱”: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象征着高大、崇高。
- “手披云汉出天章”:意指李本宁先生的作品如同天上的云海一样浩瀚无垠,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中原大雅谁司命,江左风流独擅长。
- “中原”:泛指中原地区。
- “大雅”:古代文化、文学的正统,这里指的是中原地区的文化传统。
- “谁司命”:询问谁能够主宰或决定这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 “江左”: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指的是江南地区。
- “风流”:指文艺创作的才能和风格。
- “独擅长”:表示李本宁先生的才情独树一帜,无人能及。
抱道犹龙看变化,应图天马更腾骧。
- “抱道”:怀抱道德。
- “犹龙”:比喻有智慧、有才能的人。
- “看变化”:观察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 “应图”:应当考虑、计划。
- “天马”:比喻才能出众、奋发向前的人。
- “更腾骧”:表示更加奋发有为,如骏马奔腾。
即烦前席归宣室,暂许清斋寄太常。
- “前席”:旧时宾主对坐时,主人把面向客人的位置称为“前席”。
- “宣室”:古代帝王的书房,象征尊贵和权力。
- “清斋”:清净简朴的生活。
- “寄太常”:寄托于太常寺,即朝廷。
爽气蒋陵供拄笏,绿波淮水引行觞。
- “蒋陵”: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宜兴市境内,以山水秀丽著称。
- “供”:供给、提供。
- “拄笏”:手持笏板(一种官员的官帽),象征权威或地位。
- “绿波”:指清澈的水波,象征清新自然。
- “引行觞”:引导人们饮酒畅谈。
名山巳定千秋贵,学海从知百谷王。
- “名山”:指著名的山岳,象征高尚的品质和价值。
- “巳定”:已经确定或认定。
- “千秋贵”:意味着永恒的珍贵,形容名声永远传颂。
- “学海”:比喻知识的海洋广阔无垠。
- “百谷王”:形容学问渊博,如同百谷之王一般尊贵。
莫以续经疑晚世,骚坛终赖鲁灵光。
- “续经”:继续研究经典文献。
- “疑晚世”:怀疑是否适合当代社会。
- “骚坛”:指文坛,特指诗歌创作领域。
- “鲁灵光”:指孔子弟子颜回,以其品德高尚而闻名。
- 整首诗通过赞扬李本宁先生的才华和成就,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意和期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珍视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