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馀风俗,流传自屈平。
蒲觞既罗荐,桂楫亦纷迎。
去国留词赋,思君袭杜蘅。
惟应九辨侣,能识独醒情。

南国余风俗,流传自屈平。

蒲觞既罗荐,桂楫亦纷迎。

去国留词赋,思君袭杜蘅。

惟应九辨侣,能识独醒情。

注释:

  1. 南国馀风俗:指南方的风俗习惯。南国,指南方地区。馀,剩余、遗留。风俗,这里指当地的习俗和风尚。
  2. 流传自屈平:屈平,指屈原。屈原是楚国人,他的诗作《离骚》被认为是楚辞的代表,因此这里的“流传”指的是《离骚》中的诗歌在南方流传下来。
  3. 蒲觞既罗荐:蒲觞,用蒲草制作的酒杯。罗荐,精心陈列。这里的“既”表示已经,“罗荐”指的是将蒲酒杯陈列得非常精致。
  4. 桂楫亦纷迎:桂楫,用桂花树制作的船桨。纷迎,形容纷纷前来迎接。这里的“亦”表示也,与前面的“既”相呼应,表示蒲酒杯已经被人们陈列得非常精致了。
  5. 去国留词赋:去国,离开自己的国家。词赋,指诗词歌赋。这里的“留”表示留下来,“词赋”指的是留下的诗词歌赋。
  6. 思君袭杜蘅:袭,继承、延续。杜蘅,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它可以治疗疾病。这里的“袭”表示延续、承袭。“思君”指的是怀念君王或怀念某人。
  7. 惟应九辩侣:九辩,指《九辩》,这是一首表达悲伤情感的诗篇。侣,同伴、朋友。“惟应”表示只有、只应该。九辩侣,意即只能与九辩为友。
  8. 能识独醒情:识,了解、认识。独醒,独自清醒、清醒独立。这里的“独醒”指的是独自清醒地思考和感悟。“能识”表示能够理解和认识。独醒情,意即独自清醒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全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绘南国风俗、蒲酒杯陈列、桂楫纷迎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将蒲酒杯、桂楫等物象与故乡的风土人情紧密联系起来,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诗中“南国余风俗,流传自屈平。”两句,诗人通过对南国风俗的介绍,引出屈原的诗作《离骚》。这里的“流传”指的是诗歌在南方地区的广泛传播,而“屈平”则是指屈原。这两句诗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创作背景,也为后面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诗人通过对蒲酒杯、桂楫等物象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蒲觞既罗荐,桂楫亦纷迎。”两句中,“既”和“亦”两个副词的使用,使得诗句更加流畅自然;同时,“罗荐”和“纷迎”这两个词语的搭配,也使得画面感十足,让人仿佛置身于故乡之中。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去国留词赋,思君袭杜蘅。”两句中,“去国”、“留词赋”和“思君”三个词语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离别故乡却又心系故乡的画面;而“袭杜蘅”则巧妙地借用了屈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