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行歌沥水滨,已知巾舄出风尘。
近逢桂树聊攀咏,宁为桃花始问津。
往往岩间闻伐木,悠悠潭曲见垂纶。
谁怜绣服清朝彦,暂向云林学隐沦。
闻侍御弟石室之游
旧日行歌沥水滨,已知巾舄出风尘。
近逢桂树聊攀咏,宁为桃花始问津。
往往岩间闻伐木,悠悠潭曲见垂纶。
谁怜绣服清朝彦,暂向云林学隐沦。
注释:
闻侍御弟石室之游:听说你的弟弟在石室中隐居。
旧日行歌沥水滨:过去常常在沥水河的岸边唱歌吟诗。
已知巾舄出风尘:已经知道从繁华的尘世中脱身而出。
近逢桂树聊攀咏:最近遇到了桂花树便随意地吟唱。
宁为桃花始问津:宁愿像桃花一样,最初不问津涉险。
往往岩间闻伐木:经常听到山间砍伐树木的声音。
悠悠潭曲见垂纶:在曲折的山潭里看见了钓鱼的人。
谁怜绣服清朝彦:谁能可怜我这样的朝廷官员。
绣服清:指朝廷的官服。
朝彦:朝廷中的文士。
暂向云林学隐沦:暂时到云林去模仿隐士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听说他的弟弟在石室中隐居,而自己却还身处官场,心中感慨万分。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首联“旧日行歌沥水滨,已知巾舄出风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生活的回忆和感慨。沥水河位于今河南省境内,这里指的是黄河。诗人回忆自己在黄河边上唱歌吟诗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曾经繁华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的厌倦。同时,这也反映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颔联“近逢桂树聊攀咏,宁为桃花始问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桂树代表着高贵和坚韧的品质,而桃花则代表美丽和娇艳。诗人在这里用这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能够像桃花一样美丽而娇艳,而不是像桃树下的泥土那样平凡无奇。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颈联“往往岩间闻伐木,悠悠潭曲见垂纶。”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在山间听到砍伐树木的声音,在潭曲看到钓鱼的人。这些细节描绘都体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在山林间过着宁静的生活,远离官场的纷扰。
尾联“谁怜绣服清朝彦,暂向云林学隐沦?”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渴望。他认为只有像他这样身着华丽服饰的朝廷官员才能真正体会到隐士的快乐。因此,他暂时放下自己的官位,到云林中去学习隐士的生活,希望能够真正体验到隐士的快乐。这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深深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恶。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官场生活和隐士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士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深深厌恶。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