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至锦石,兹山何巑岏。
上有千花树,照耀紫云盘。
人传汉陆生,奉诏日南端。
片语下南越,千金入长安。
赵主降黄屋,粤俗为衣冠。
使还至此山,云锦绕层峦。
百万秦戍卒,三千汉材官。
铜标绝炎塞,横海泛波澜。
时来片语易,事去六师难。
功成在龙奋,名立附云翰。
志士不偶时,终古为悲酸。
仍闻桂江水,上接乌蛮滩。

《经锦石山作》赏析

明朝时期,区大相以其雄浑的诗风和严谨的格律在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经锦石山作》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岭南诗词中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诗人通过对锦绣般的锦石山的描绘,展现了山之雄伟与美丽。诗句“西行至锦石,兹山何巑岏”勾勒出了一幅壮阔的山景图,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而“上有千花树,照耀紫云盘”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中花卉的繁茂与紫色云雾环绕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诗人巧妙地利用典故,将汉陆生奉诏南越、赵主降黄屋等历史故事融入诗篇中,既增添了诗意,又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例如,“人传汉陆生,奉诏日南端”一句,不仅描述了陆生的事迹,还隐含着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功成名就的赞赏之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如“片语下南越,千金入长安”一句,以金钱作为象征,暗示了信息或话语的重要性。而“百万秦戍卒,三千汉材官”则通过兵力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强盛、人才济济的向往。

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历史的深刻意义。诗中的山川美景与历史人物的故事相互映衬,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应顺应自然、珍视历史的精神。

虽然这首诗作于明代,但其所蕴含的历史情怀与文化价值跨越了时间的界限,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它不仅是诗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一种展现,让我们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