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同在省东厅,回首征途夜戴星。
南国远猷资幕府,西山爽气挹江亭。
壮年报国心常赤,贤主知人眼为青。
鸿雁未秋音信少,每思好语似兰馨。
【注释】
忆别三首:作者在京城与友人分别时所写的三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两首。七年同在省东厅:指作者和李德裕(字文饶)同年登第后,曾一起在中书省东厅为官的岁月。回首征途夜戴星:作者离开长安时夜晚仍在路上行走,思念家乡的心情难以排解。南国远猷资幕府:指作者任地方官员时,为国出力,功绩卓著。西山爽气挹江亭:作者在任职期间,常到西山的江亭观赏自然风光,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壮年报国心常赤,贤主知人眼为青:作者报效国家的心情始终如赤色,而得到贤明君主赏识,则像青天一样明朗无瑕。鸿雁未秋音信少,每思好语似兰馨:作者虽然远离故乡,但每当听到乡音,就想起朋友间的友好关系,想到他们的好言好语,就像闻到了兰草的清香。
【赏析】
《忆别》三首是作者在京城与友人分别时写给他们的诗。这三首诗都是回忆自己与李德裕在京城共同生活、共事的经历。第一首是追述两人初入仕途时的情谊和对国家的忠诚,第二首是写自己在任职期间为国家建功立业,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第三首则是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们美好言行的向往。
这首诗的第一句“七年同在省东厅”,指的是作者和李德裕在中书省东厅共事的时间。这一句表达了两人在京城共事时的亲密无间,共同为国家效力的决心和信念。第二句“回首征途夜戴星”,则描绘了他们离开长安时,夜晚还在路上行走的情景,以及内心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南国远猷资幕府”,则是对两人在南国担任地方官员的描写。这一句表明他们在南国的政绩显赫,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西山爽气挹江亭”这句也表达了他们在任职期间经常到西山的江亭欣赏自然风光,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
在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壮年报国心常赤,贤主知人眼为青”,则是对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得到贤明君主赏识的喜悦之情的表达。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也展示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道德风范。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感人。通过对两位友人的回忆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