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冲融显至仁,溪头霁月泗滨春。
满林霜雪高标健,在坐簪绅众理循。
草色映窗青共好,棣华联蒂秀双陈。
髯翁偃蹇真奇遇,见此师生数伟人。

青松社图

天地冲融显至仁,溪头霁月泗滨春。

满林霜雪高标健,在坐簪绅众理循。

草色映窗青共好,棣华联蒂秀双陈。

髯翁偃蹇真奇遇,见此师生数伟人。

【注释】

  1. 青松社:指隐逸的文人雅士聚居之地,多以松树为标志。
  2. 天地冲融显至仁:形容大自然的和谐与包容,彰显了至高无上的仁爱。
  3. 溪头霁月泗滨春:指雨后初晴,月光照亮溪流边,春意盎然。
  4. 满林霜雪高标健:形容树木在严寒中依然挺拔,展现出坚韧的品质。
  5. 簪绅众理循:形容众多官员在讨论国事、制定法规时严谨有序。
  6. 草色映窗青共好:描述窗外的草色与窗内景色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美好的氛围。
  7. 棣华联蒂秀双陈:比喻兄弟或夫妻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如同花朵连根而生般美好。
  8. 髯翁偃蹇真奇遇:形容某人遭遇非常奇特,如同古代美髯公张三丰一样。
  9. 见此师生数伟人:看到这些人都是杰出的人才,如师表般的人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和社会治理的关注。首句“天地冲融显至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接下来“溪头霁月泗滨春”描绘了雨后天晴、万物复苏的美好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第三句“满林霜雪高标健”,通过对比霜雪中的青松,突出了松树坚韧不拔的品质。接下来的“在坐簪绅众理循”描绘了官员们在讨论国事时的严谨态度,体现了社会的良好秩序。最后四句“草色映窗青共好,棣华联蒂秀双陈”和“髯翁偃蹇真奇遇,见此师生数伟人”则通过对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其特点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优秀人物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韵味和内涵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