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当舜日,菶菶亦萋萋。
朱鸟文方诞,灵雏羽复齐。
云霄看远举,林薄笑卑栖。
试问渊源自,承家几建溪。
【解析】
题熊文学比汉高翔卷
梧桐当舜日,菶菶亦萋萋。
朱鸟文方诞,灵雏羽复齐。
云霄看远举,林薄笑卑栖。
试问渊源自,承家几建溪。
注释:
梧桐树长在舜帝的时代,菶菶草也长得茂盛。
朱鸟文刚出现,灵鸟的小雏羽色也相同了。
你看那鸟儿在高高的天空中飞翔,树林中的小鸟也讥笑那些低飞的。
你问这株小草的根源从何而来?原来是它继承着祖先建溪村的血脉。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梧桐、菶菶、朱鸟、灵雏来比喻自己,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之情。
首联“梧桐当舜日”,写诗人以梧桐自喻,以梧桐的高大挺拔象征自己的志向远大和才能出众。而“菶菶亦萋萋”,则写诗人自比菶菶,虽然草木众多但能与梧桐相媲美,可见其自视甚高。
颔联“朱鸟文方诞”写诗人自比朱鸟之文,即太阳刚升起时,光芒万丈。而“灵雏羽复齐”,则写诗人自比灵鸟之幼鸟,羽毛整齐划一。两句诗既用“方诞”“复齐”来形容其文理之美,又用其文理之美来比拟其人之俊秀。
颈联“云霄看远举”写诗人自比青云之上的鹏鸟,展翅高飞,凌空万里。“林薄笑卑栖”,写诗人自比林间矮树丛中的雀鸟,虽身在林间却仰视高飞的鸿鹄。两句诗通过“远举”“卑栖”两个意象的对比,表现了自己怀有壮志但却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尾联“试问渊源自”写诗人询问自己的根源和血脉。“承家几建溪”,写诗人自比建溪的河流,虽然只有一条,但是源头却非常久远。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身世来历的困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梧桐、菶菶、朱鸟、灵雏等自然景物的比喻,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体现了屈原那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疾而不甘”(《离骚》)的情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