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一望遍遐陬,览胜真宜陟此楼。
官里簿书无暇日,檐前鸿雁见初秋。
闾阎习朴居何陋,蛮獠风淳古可俦。
坐听弦歌蔼比屋,直从南诏论中州。

秋日同僚属登声远楼

凭高一望遍遐陬,览胜真宜陟此楼。

官里簿书无暇日,檐前鸿雁见初秋。

闾阎习朴居何陋,蛮獠风淳古可俦。

坐听弦歌蔼比屋,直从南诏论中州。

【注释】

⑴秋日:指秋天的天气。

⑵遐陬(zōu抽):远方。

⑶“官里”句:言官场里没有闲暇时间。

⑷“闾阎”句:言百姓的住宅简朴而朴实。

⑸“蛮獠”句:言少数民族风俗淳朴,可与古代中原地区相媲美。

⑹弦歌:泛指音乐、歌唱。

⑺中州:中原地区,即今中国中部地区。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秋季。当时,作者任夔州刺史,他登上城北的声远楼,眺望远方,感叹时事,写下《秋日同僚属登声远楼》一诗,抒发了对国事的关切之情。

首联两句写登上声远楼后所见所感。诗人站在高高的楼上,极目四望,只见远方山势连绵,景色壮美,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此时登上这座楼来观赏自然山水,正可以领略到它的壮丽。

颔联两句写登上声远楼后所见所感。登高望远之际,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想到自己的工作十分繁忙,没有闲暇时间欣赏这美好的景致。此时诗人看到飞鸟在屋檐上掠过,才意识到已是初秋时节,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正在忙碌着处理各种公务。

颈联两句写登上声远楼后所见所感。诗人放眼望去,四周都是简陋的民居,但并不觉得丑陋,反而认为这些民居很朴素、很美好,这与自己平时看到的豪华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诗人还想到了少数民族地区,那里的风俗习惯非常淳朴,可以与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相提并论。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民居的观察和感受,还表达了他对少数民族的赞美之情。

尾联两句写登上声远楼后所见所感。诗人继续俯瞰下去,看到了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此时,他不禁想起南诏国的繁荣时期,以及当年唐朝与南诏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他认为南诏国的历史和文化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风景的七言律诗,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作者通过对声远楼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之情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之一——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