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见支郎半醉中,相将高阁咏南风。
岂缘避暑追河朔,自为伤春到瀼东。
说法竿头惭未会,谈经注脚喜能同。
何年许入云门社,办取青鞋出软红。
诗句大意为:
四月五日游览了淮云寺的仪上人,限韵求题。得遇支郎半醉中,高阁之上咏南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陆伸所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在春日游览寺庙时的愉悦心情。下面将逐一解读各句:
“得见支郎半醉中”:这句表达了在游历过程中偶遇一位醉酒的文人(支郎),令诗人感到欣喜和意外。“半醉中”描绘了这位文人的状态,既有闲适自在,又透露出一种对世事的超脱和享受当下的心境。
“相将高阁咏南风”:“相将”暗示了诗人与支郎之间的亲密无间,他们一同登高阁,共同吟咏南风之歌。这里的“咏南风”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可能是对某种情感或理念的抒发。通过这样的动作,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岂缘避暑追河朔”:这句话表明,诗人和支郎可能因为夏日炎热而选择前往清凉的地方——河朔地区避暑。这里的“河朔”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地区,通常认为是较为凉爽的地带。诗人在这里用“追”字,表达了一种追随、不舍的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避暑之地的喜爱。
“自为伤春到瀼东”:诗人和支郎在河朔地区度过了愉快的夏天后,秋天到来时,他们不得不返回温暖的南方,感受春天的到来。这里的“自为”意味着他们主动选择回到南方,而“伤春”则暗示了他们对逝去的春天的留恋和对即将到来的冬天的担忧。
“说法竿头惭未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学习和理解佛法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有一种谦虚和自谦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真谛的探索和追求。
“谈经注脚喜能同”:表达了诗人和支郎在讨论佛经时能够达成一致的看法和理解,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共同学习的结果,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和共鸣。
“何年许入云门社”:这里的“云门”是佛教禅宗中的一个派别,象征着极高的修行境界。诗人和支郎渴望能够在某一天达到这种境界,加入云门社,这是一种对于更高精神追求的向往。
“办取青鞋出软红”:这句诗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对于物质追求的超越。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支郎在春季游览寺庙时的愉快经历,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朋友情感的回忆以及对佛法真谛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