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出海竞相催,击楫中流亦壮哉。
猛气已随飞浪急,雄心争喜夺标回。
投湘角黍仍堪具,吊屈辞章未易裁。
江畔往来人扰扰,不知谁负洛阳才。
许吾野观竞渡诗二首索和为次之
龙船出海竞相催,击楫中流亦壮哉。
猛气已随飞浪急,雄心争喜夺标回。
投湘角黍仍堪具,吊屈辞章未易裁。
江畔往来人扰扰,不知谁负洛阳才。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龙船出海竞相催: 描述龙船在水面上竞相向前推进的场景,象征着竞争与速度。
- 击楫中流亦壮哉: 使用击楫的动作来象征努力向前冲刺,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感。
- 猛气已随飞浪急: 形容参赛者在激烈的比赛中感到的兴奋和激动。
- 雄心争喜夺标回: 表达胜利者的欢喜之情以及赢得比赛后的满足感。
- 投湘角黍仍堪具: “投湘”通常指屈原投江自尽,这里用“角黍”即粽子来形容比赛结束后的庆祝方式。
- 吊屈辞章未易裁: 通过屈原的《离骚》来比喻高超的诗文或技艺难以被轻易模仿。
- 江畔往来人扰扰: 描写河岸边的人们熙熙攘攁,形容节日或比赛时的热闹场景。
- 不知谁负洛阳才: 表示在如此盛大的节日里,谁能真正拥有或欣赏真正的才华?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场龙舟竞渡的盛况,通过丰富的视觉和感官描绘,将读者带入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场景。诗句不仅描述了比赛的激烈程度,还表达了参赛者的热情与激动。同时,诗人通过使用“猛气”、“雄心”等词汇,展现了参赛者们不屈不挠的竞争精神。此外,通过提及屈原的故事,增加了文化深度,让读者感受到这场竞赛不仅仅是体力的较量,也是智慧和文采的比拼。最后一句“不知谁负洛阳才”则引发读者对比赛的真正价值的思考,是否只有获胜者才能展示其真正的才华。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文化引用,成功传达了竞技活动中的喜悦与激情,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荣誉和真正价值的思考。